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殢(tì):困擾,糾纏。
- 翠被:翠色的被子,這裏指夜晚的寒冷。
- 劉郎陌上:指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這裏比喻桃花。
- 王母池:傳說中王母娘娘的瑤池,這裏指仙境。
- 清絕:極其清雅。
翻譯
一枝碧桃花如玉般照亮了春天的景色,幾次憑欄觀賞都讓人流連忘返。 夜晚的寒冷讓人愁得灑下淚水,月光下的珠簾顯得格外冷清,生怕傷了心神。 就像劉郎在陌上栽種的桃花依舊,王母池邊的賞花又有了新的景象。 這並非是梨花飄落如雪的樹,望去清雅至極,無與倫比。
賞析
這首作品以碧桃花爲題材,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桃花的美麗和春天的氛圍。詩中「一枝如玉照芳春」直接讚美了桃花的嬌豔,而「幾度憑闌欲殢人」則表達了詩人對桃花的深深留戀。後兩句通過對夜晚和月光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悽美而幽靜的意境,體現了詩人對桃花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無限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嚮往。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