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繼學二十韻

· 楊載
聖主敷皇極,元臣建上臺。 虛心求俊乂,削跡去奸回。 拜命超凡品,知君秉大材。 淳風隨日播,公道應時開。 負鼎資烹飪,操刀貴剸裁。 銛鋒行肯綮,異味合鹽梅。 廟議常參決,朝班復共陪。 艱難須佽助,豁達遠嫌猜。 遺佚聞風起,英豪接踵來。 經綸非董賈,辭藻亦鄒枚。 在野思羅致,盈庭想轂推。 既將龍作友,惡假鴆爲媒。 走也今留此,公乎可念哉。 執竿猶海上,扶耒即巖隈。 自守幽人意,寧虞俗子咍。 舊遊辭玉府,故事憶金臺。 落魄江湖阻,蒼茫歲月催。 丹心徒耿介,素髮已毰毸。 勿謂交如水,能忘恥及罍。 飛黃當駕馭,猶足異駑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敷皇極:指帝王治理國家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
  • 俊乂:才德出衆的人。
  • 削跡:消除痕跡,指隱退或避免惡名。
  • 奸回:奸詐邪惡。
  • 拜命:接受任命。
  • 淳風:淳樸的風氣。
  •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行爲。
  • 負鼎:比喻擔任重要職務,承擔重任。
  • 操刀:比喻掌握權力,進行決策。
  • 剸裁:裁決,決策。
  • 銛鋒:鋒利的刀刃。
  • 肯綮:比喻關鍵或要害之處。
  • 異味:不同的味道,比喻不同的才能或品質。
  • 鹽梅:調味品,比喻調和各種因素以達到和諧。
  • 廟議:朝廷的議事。
  • 佽助:幫助,支持。
  • 豁達: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
  • 遺佚:遺漏的人才。
  • 接踵:一個接一個,形容連續不斷。
  • 經綸:治理國家的大計。
  • 董賈:古代賢臣董仲舒和賈誼。
  • 辭藻:華麗的文辭。
  • 鄒枚:古代文學家鄒衍和枚乘。
  • 羅致:招攬,吸引。
  • 盈庭:滿朝,形容人才濟濟。
  • 轂推:車輪推動,比喻推薦人才。
  • 龍作友:與龍爲友,比喻與傑出人物交往。
  • 惡假:不屑於藉助。
  • 鴆爲媒:用毒酒作爲媒介,比喻不正當的手段。
  • 執竿:持竿垂釣,比喻隱居生活。
  • 扶耒:扶犁耕作,比喻簡樸的農耕生活。
  • 幽人意:隱士的心意。
  • 寧虞:寧願擔憂。
  • 俗子咍:嘲笑世俗之人。
  • 玉府:指宮廷。
  • 金臺:指朝廷。
  • 落魄:失意,不得志。
  • 江湖阻:江湖的險阻,比喻世事的艱難。
  • 丹心:忠誠的心。
  • 耿介:正直不阿。
  • 素髮:白髮,指年老。
  • 毰毸:形容頭髮蓬鬆。
  • 交如水:比喻交情淡薄。
  • 恥及罍:恥辱到了極點。
  • 飛黃:神馬,比喻傑出的人才。
  • 駕馭:控制,使用。
  • 駑駘:劣馬,比喻平庸之輩。

翻譯

聖明的君主治理國家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賢能的大臣建立在高臺上。 虛心尋求才德出衆的人,消除奸詐邪惡的痕跡。 接受任命超越常人,知道你擁有偉大的才能。 淳樸的風氣隨日傳播,公正的道理應時展現。 承擔重任如同烹飪,掌握權力貴在決策。 鋒利的刀刃運行在關鍵之處,不同的才能調和如鹽梅。 朝廷議事常常參與決策,朝班中再次共同陪伴。 艱難時需要幫助,心胸開闊遠離嫌猜。 遺漏的人才聞風而起,英豪接連不斷到來。 治理國家的大計非董賈所能,華麗的文辭亦如鄒枚。 在野之人思考如何招攬,滿朝人才想象車輪推動。 既與龍爲友,不屑於藉助不正當手段。 我如今留在此地,你可要記得我。 持竿垂釣猶在海上,扶犁耕作即在山岩彎曲處。 自守隱士的心意,寧願擔憂世俗之人的嘲笑。 舊日遊歷離開宮廷,往事回憶朝廷。 失意阻於江湖,歲月催人老。 忠誠的心依舊正直,白髮已蓬鬆。 不要說交情淡薄,能忘卻恥辱至極。 傑出的人才應當駕馭,仍然足以區別於平庸之輩。

賞析

這首作品是楊載寫給王繼學的詩,表達了對王繼學才能的讚賞和對國家政治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負鼎」、「操刀」等,形象地描繪了王繼學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不屑,體現了其高潔的人格和對理想的堅持。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政治抱負。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