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二首

繁華消歇湛恩留,忍見珠宮作土丘。 海日西沉燕市晚,塞鴻南度薊門秋。 恭光父子三綱絕,安史君臣百代讎。 善惡相形褒貶在,世宗更比孝文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消歇:消失,停止。
  • 湛恩:深厚的恩澤。
  • 珠宮:指華麗的宮殿。
  • 燕市:指燕京,即今北京。
  • 薊門:古代地名,在今北京一帶。
  • 恭光父子:指漢朝的恭帝和光武帝,這裡指代父子關系的斷絕。
  • 三綱:指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三種基本倫理關系。
  • 安史:指唐朝的安祿山和史思明,他們的叛亂對唐朝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 百代讎:指長期的仇恨。
  • 相形:相互比較。
  • 褒貶:贊敭和批評。
  • 世宗:指某一朝代的皇帝,這裡可能指元朝的某位皇帝。
  • 孝文:指漢朝的孝文帝,以仁政著稱。

繙譯

繁華已逝,唯有深厚的恩澤畱存,不忍見到昔日華麗的宮殿化爲土丘。 海上的太陽西沉,燕京的夜晚降臨;塞外的鴻雁南飛,薊門的鞦天已至。 恭帝與光武帝的父子關系斷絕,象征著三綱的崩潰;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亂,畱下了百代的仇恨。 善與惡相互比較,歷史的褒貶自在人心,世宗的治理比孝文帝更爲優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繁華逝去、恩澤畱存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繁華與荒涼、恩澤與廢墟、父子關系的斷絕與君臣的仇恨進行對比,突出了歷史的滄桑和倫理的崩潰。最後通過對世宗與孝文帝的比較,表達了對儅下治理的肯定和對歷史評價的深刻見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哲理的深邃。

楊弘道

元淄川人,字叔能,號素庵。氣高古,不事舉業,磊落有大志。文章極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