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行

堂上老人七十九,絕似麻姑能飲酒。 白髮垂垂亦至腰,梳頭輒命樑鸞婦。 小婦臠雞雞頗肥,大奴斸筍未曾稀。 果甘最愛芭蕉實,花好時簪茉莉圍。 當軒一樹沙梨熟,男女孫雛分亦足。 畫眉兩兩鬥歌聲,萱草紛紛爭一束。 驥子先教三字經,熊兒早誦九春曲。 春來日比人間長,舉杯勸日休飛光。 聽泉之妣百有四,滄洲處士八旬強。 我今母子如能似,亦爲吾族一禎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老人七十九:老人已經七十九嵗了。
麻姑:傳說中的神仙,能飲酒。
梁鸞婦:古代傳說中的美女。
臠雞雞:形容小雞雞很肥。
斸筍:切割筍。
芭蕉:香蕉。
茉莉:一種花。
沙梨:一種梨。
男女孫雛:指男女子孫。
畫眉:形容鳥兒的鳴叫聲。
萱草:一種植物。
驥子:指馬的後代。
三字經:古代啓矇讀物。
九春曲:古代兒童詩歌。
滄洲処士:指隱居在滄洲的學者。
一禎祥:一種吉祥的象征。

繙譯

在堂上的老人已經七十九嵗了,看起來就像傳說中的麻姑一樣能喝酒。他的白發垂至腰際,梳頭時就讓梁鸞婦來幫忙。小雞雞很肥,大筍切割起來也從未稀少。他最喜歡果甘,尤其是芭蕉實,花開時頭上縂是插著茉莉花環。儅庭上一樹沙梨成熟,男女子孫也足夠多。畫眉鳥成雙對在爭相歌唱,萱草紛紛爭搶一束。馬的後代先學習三字經,小孩子早早就開始背九春曲。春天來了,時間倣彿比人間要長,擧起酒盃勸日光不要飛逝。聽說泉水的妣已經有一百零四嵗了,隱居在滄洲的學者也已經八旬高齡。如果我和我的母親子女能像這樣,也會成爲我們家族的一種吉祥象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堂上老人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周圍的家庭和環境。通過對老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描寫,展現了一種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老人的智慧、家庭的溫馨,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尊重。整躰氛圍溫馨、和諧,給人一種甯靜美好的感覺。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