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詞

草長迷青冢,冰消見白臺。 漢兒吹角去,羌女打毬來。 牙帳山山卓,雕旗處處開。 諸王分六角,會獵向龍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冢(zhǒng):指漢代王昭君的墓,這裏泛指邊塞的墳墓。
  • 白臺:邊塞的瞭望臺。
  • 吹角:吹響號角。
  • 羌女:羌族的女子。
  • 打毬:古代的一種遊戲,類似於現代的馬球。
  • 牙帳:將軍的營帳。
  • 山山卓:形容牙帳在山中高高聳立。
  • 雕旗:裝飾有雕飾的軍旗。
  • 諸王:指邊塞的各個部落首領。
  • 六角:指六角形的帳篷,這裏指各個部落。
  • 會獵:集體打獵。
  • 龍堆:即龍沙,指邊塞的沙漠地帶。

翻譯

草叢茂盛,遮蔽了邊塞的墳墓,冰雪融化,露出了瞭望臺。 漢族的士兵吹響號角離去,羌族的女子則來此打毬。 將軍的營帳在山中高高聳立,裝飾有雕飾的軍旗在各處展開。 各個部落的首領聚集在六角形的帳篷中,他們將一起前往邊塞的沙漠地帶打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景象和當地的生活習俗。通過「草長迷青冢,冰消見白臺」的對比,展現了邊塞的荒涼與變遷。後句中漢族士兵與羌族女子的活動,反映了邊塞民族的多元文化。結尾的「諸王分六角,會獵向龍堆」則展現了邊塞部落間的團結與共融,以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征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邊塞特有的豪邁與蒼涼。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