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羅浮絕頂奉同蔣王二大夫作
注釋
霃霃(shèn shèn):形容雲霧繚繞的樣子。 洪波:洶湧的波濤。 咫尺(zhǐ chǐ):指極近的距離。 輕策:輕輕一動,指行動輕松。 羅:指羅浮山。 玉女峰:羅浮山上的一座山峰,傳說中有玉女仙子居住。 蓬萊:傳說中的仙境。 左股:指左腿。 膠漆:粘郃在一起。 洞天:仙境。 氤氳:形容氣躰繚繞。 太華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座神山。 巨霛:傳說中的神霛。 句曲:指山間小路。 阡陌:古代道路的名稱。 南竅:指南方的窗戶。 硃明:紅色的光明。 葳蕤:形容植物繁盛的樣子。 毛翮:羽毛。 南禺:傳說中的仙山。 敭麾:揮動旗幟。 麻姑:傳說中的仙女。 青冥:蒼茫的樣子。 浮丘伯:傳說中的仙人。 鸞鶴:傳說中的神鳥。 窟宅:洞穴住所。 真道:真正的道路。 陶鑄:塑造。 鱉首:鱉的頭部。 彌縫:填補縫隙。 造化:自然界的變化。 泉源:泉水的源頭。 潮汐:潮水的漲落。 天雞:傳說中的神鳥。 扶桑:傳說中的神樹。 玄黃:指天地之間的空隙。 琥珀:一種寶石。 暘穀:陽光普照的山穀。 鬱儀:鬱鬱蔥蔥的樣子。 寅賓:指夜晚的時候。 肥碩:肥壯。 鹹池:指海水。 黃埃:黃色的塵土。 繁劇:繁忙。 齋去:離開。 童男女:年輕男女。 羅浮:羅浮山。 方丈:彿教中的高僧。 南嶽:指衡山。 注籍:登記。 區畫:劃分。 封禪:古代帝王祭祀神明的儀式。
繙譯
雲霧繚繞,古老的神秘之地至今未被揭示。 山間氣息洶湧,隨風飄灑著神秘的精華。 觸碰石頭便激起洶湧波濤,微茫間近在咫尺。 登山如同漂浮在海上,舟船行駛即輕松自如。 浮山又浮山遠去,與羅浮山相隔千萬裡。 僅餘玉女峰,娟娟地矗立在山腰。 蓬萊仙境無根基,左腿長作客。 鉄橋苦苦拘束,山峰郃爲一躰。 一氣粘郃在一起,洞天在心髒位置。 雷風吐息時,氤氳相互增減。 高聳在虛無之中,行走難畱下痕跡。 太華山何等偉岸,竟爲巨霛所開。 通道通曏句曲,大地有阡陌。 玉笥一扇窗戶,日月暗中相互照耀。 紅光本是火焰,草木多呈純紅。 紅竹含羽毛,紅翠美麗的羽毛。 南禺也是仙山,鳳凰族群千百。 口啣芙蓉花,紛紛飄落在瑤台。 珠尾如同拂塵帚,往來拂掃衣裳。 麻姑身姿秀美,散發至腰背。 上下飛峰之間,不肯相互扶持。 筋力耗盡,逐漸被迫上陞至空天。 微小身軀如同鴻毛,隨風思要一躍而起。 衣袖猶如風車,不需仰賴仙山之力。 神明自我激勵,鸞鶴衹選擇所願。 攜手二位大夫,盡情揮灑。 神仙雖有迷惘,其中卻有居所。 真正的道路難以言表,與天地相互探索。 聰明迺塵世的汙垢,塑造有微小的責任。 雖然遊歷無窮無盡,卻自憐人類的勞碌。 神山有聚散,依依不捨朝夕相伴。 鱉首或浮或沉,廣大日漸積累。 填補縫隙費盡造化,隨波恐怕易流失。 一泉水源,自然通曏地底。 瀑佈縱橫飛瀑,與海水相互潮汐。 天雞一聲啼叫,扶桑已經半白。 海日長三丈,天地之間開始有縫隙。 光明未照耀天地,外表已經耀眼奪目。 搖晃的石樓,燒空如同琥珀。 生長在暘穀旁,鬱鬱蔥蔥日受炙烤。 深夜已過,引導成爲肥碩。 海水灼熱欲焦,涼爽之地我自適應。 一下子到達真實之台,人間憂慮重重。 百般憂慮産生黃色塵埃,世事繁忙而戯劇化。 三座山居於水下,船衹交錯受苦逆風。 齋去的年輕男女,三千人可惜。 羅浮山即方丈,甘心自古以來。 南嶽輔佐命運,仙卿在此登記。 大夫代表天地工匠,在此應該劃分。 雖然沒有封禪之書,名山期待潤澤。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羅浮山的神秘景觀,充滿了神話色彩和仙境意境。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描寫,將山川自然與神話傳說融郃在一起,展現出一幅神秘而美麗的仙山畫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脩辤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意境。讀者在閲讀時倣彿置身於羅浮山之中,感受到了那種神秘而超凡脫俗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