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張職方上南都孫宗伯二十二韻時張適使西邊
昭代稱多士,孤忠世有人。
傳家重清白,雅志抱經綸。
對策廑親覽,校書列近臣。
經筵隨紫氣,國學坐青春。
奉杖臨雍日,陳詩幸洛辰。
旋遷宗伯貳,復佐宰衡鈞。
已見官儀肅,行看海宇均。
婺星驚隕落,天意動悲辛。
匍匐龍山外,號呼鏡水濱。
嚴陵藏避俗,安石起爲民。
卻向開基地,應辭要路津。
鎬豐知鎮靜,禮樂待儒紳。
文藻東都賦,風雲北闕身。
平生仰喬嶽,遲暮接丰神。
矧附河東鳳,兼懷閣上麟。
蒼茫俱戀漢,慷慨獨遊秦。
豈作彈冠笑,惟憐解劍真。
乾坤青眼隔,吾道白頭新。
邊塞魚書斷,中原羽檄頻。
何當息氛祲,從此靜胡塵。
勳業垂伊傅,鍾彝勒甫申。
懸知戴南鬥,夜夜拱星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孤忠(gū zhōng):孤立的忠誠。
- 廑(jǐn):仔細。
- 紫氣(zǐ qì):傳說中吉祥的氣息。
- 青春(qīng chūn):年輕時期。
- 陳詩(chén shī):指展示自己的詩作。
- 貳(èr):二。
- 宰衡(zǎi héng):古代官名,指宰相。
- 海宇(hǎi yǔ):指天下。
- 婺星(wù xīng):指星辰。
- 匍匐(pú fú):匍匐前進,形容行走艱難。
- 鎬豐(hào fēng):指國家繁榮昌盛。
- 文藻(wén zǎo):指文采。
- 北闕(běi què):指京城。
- 喬嶽(qiáo yuè):高山。
- 丰神(fēng shén):指仙人。
- 河東鳳(hé dōng fèng):指有才德的人。
- 閣上麟(gé shàng lín):指有才華的人。
- 彈冠(tán guān):指戴冠。
- 解劍(jiě jiàn):放下劍,指停止戰鬥。
- 白頭(bái tóu):指年老。
- 魚書(yú shū):指書信。
- 羽檄(yǔ xí):指軍令。
- 氛祲(fēn jīn):指戰亂。
- 胡塵(hú chén):指胡人的塵土。
- 伊傅(yī fù):指伊尹和傅說,兩位古代賢臣。
- 鍾彝(zhōng yí):指古代的禮器。
- 南鬥(nán dǒu):指南天的北極星。
- 星辰(xīng chén):星星。
翻譯
昭明代稱讚了許多賢士,獨自忠誠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爲。傳承家族的清白美德,懷抱着高尚的志向和治國經緯。仔細地制定政策,親自審閱家書,整理文獻,列舉近臣。在神祕的紫氣中參加國家的學術討論,坐在國學中,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執杖前往雍地,展示自己的詩作,幸運地在洛邑辰時展現才華。先後擔任宗伯之職,再輔佐宰相,已經看到官場的莊嚴肅穆,見證海內的平靜。星辰驚訝地墜落,似乎是上天的悲傷和憂傷。匍匐前行到龍山之外,呼喊在鏡水之濱。在嚴陵中隱居避世,安石振興爲民。卻又回到開國之地,應當辭別要道的津樑。瞭解鎬豐的安定,禮樂等待着儒雅的士人。在東都賦予文采,身臨北闕的風雲。一生仰望高山,晚年接近仙人。更加依戀河東的才德之士,心中懷念閣上的有才華之人。在蒼茫之中,對漢地和秦地都有眷戀,獨自遊歷秦地。豈能戴冠而笑,只能憐憫真正放下劍的人。天地之間有着青眼相隔,我這白髮之人的道路仍然新鮮。邊塞上的書信斷絕,中原頻繁傳來軍令。何時能夠平息戰亂,從此安靜胡人的塵土。功業傳承伊尹和傅說,禮器鍾彝鎮守着甫申。懸掛着南天的北極星,夜夜拱衛星辰。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位在歷史長河中執杖巡視、文風彬彬的官員,他忠誠孤立,志向高遠,對家族和國家都懷有深厚的情感。詩中通過對官員一生經歷的描寫,展現了他的忠誠、才華和對國家的關懷,表達了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代士人的風采和情懷。
林大春的其他作品
- 《 暮春寄遠 》 —— [ 明 ] 林大春
- 《 歲除寇至和吳廣文五首 》 —— [ 明 ] 林大春
- 《 歲除寇至和吳廣文五首 》 —— [ 明 ] 林大春
- 《 周進士輓詩四首 》 —— [ 明 ] 林大春
- 《 送朱邑丞應朝時新尹初至例以佐貳行 》 —— [ 明 ] 林大春
- 《 山中寄別盧明府之應陽 》 —— [ 明 ] 林大春
- 《 秋遊梅州贈朱貳府 》 —— [ 明 ] 林大春
- 《 府江道中呈劉大參二首 》 —— [ 明 ] 林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