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舟歌

自是赭桐人不知,山大舟名空陸離。 越王烽火開千樹,石氏珊瑚碎萬枝。 終年吐豔光相射,不待燭龍成不夜。 端陽日酷色逾鮮,雖黃未肯先紅謝。 無數小花攢大花,玲瓏雕出芙蓉砂。 一花動至百餘日,不老須君媚歲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赭桐(zhě tóng):一種樹木,葉子形似桐葉,葉色赭紅。 空陸離(kōng lù lí):形容景色空曠,遠近不分。 越王:指越國的國王。 烽火(fēng huǒ):烽火臺上燃燒的火,用於傳遞信息。 石氏(shí shì):指石氏家族。 珊瑚(shān hú):一種海洋生物,也指珊瑚珠。 端陽日(duān yáng rì):端午節。 酷色(kù sè):鮮豔的顏色。 不待燭龍成不夜:指花朵不需要等到夜晚才綻放,就像龍不需要等到夜晚才成形。 先紅謝:指先變紅然後凋謝。 攢(zǎn):聚集。 玲瓏(líng lóng):精緻。 芙蓉(fú róng):一種花卉。 砂(shā):花蕊。

翻譯

赭桐的美麗,只有赭桐的人才能體會,山間的大舟名字空靈迷離。 越王的烽火點燃了千樹,石氏家族的珊瑚散落了萬枝。 整年綻放着豔麗的光芒,不需要等到夜幕降臨。 端午的陽光色彩格外鮮豔,雖然是黃色的,卻不願意先變紅而凋謝。 無數小花圍繞着大花,精緻地雕刻出芙蓉的花蕊。 一朵花綻放至少百餘日,不老的祕訣在於君媚歲華。

賞析

這首詩以山大舟爲主題,描繪了赭桐的美麗、越王的烽火、石氏家族的珊瑚、端午的陽光、花朵的綻放等景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美好。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修辭手法,使得詩意深遠,意境優美。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讚美和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寓意着生命的延續和美好的嚮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