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京師得張少參遼陽之訊詩以答之二首

君今猶漢塞,我昔度榆關。 帝跡依然在,仙蹤詎可攀。 天高赤雁迥,氣暖玉貂閒。 聞道東夷貢,年年泛海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塞:指漢朝的邊塞
  • 榆關:古代重要關隘名
  • 帝跡:指帝王的足跡
  • 仙蹤:指仙人的足跡
  • 赤雁:紅色的大雁
  • 玉貂:珍貴的貂皮
  • 東夷:古代指東方的夷人,即東方的外族

翻譯

你現在還在漢朝的邊塞,而我曾經穿越過榆關。 帝王的足跡依然存在,仙人的足跡又豈能攀援。 天空高遠,紅色的大雁飛翔,氣候暖和,珍貴的貂皮悠閒。 聽說東方的外族每年都會獻上貢品,年年航海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京師得知遼陽消息後的感慨之情。詩人通過對比自己和對方的境遇,表達了對過往歷史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古代邊塞風情和東方外族的風采,展示了詩人對歷史和未來的思考。

林大春

明廣東潮陽人,字邦陽,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學副使,致高拱私黨於法,爲言官論劾,罷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