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宋幼琳

長貧今白首,天地豈吾私。 本絕寰中慕,將深塵外期。 高歌來上客,好德是天彝。 愧乏驊騮質,徒虛伯樂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答:回答別人的詩作。
  • 白首:指年老。
  • 寰中:人世間。
  • 塵外:塵世之外,指超脫世俗。
  • 天彝:天理,天道。
  • 驊騮:古代駿馬名,這裏比喻傑出的人才。
  • 伯樂:古代著名的相馬人,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

翻譯

長久以來貧困,如今已白髮蒼蒼,天地間哪有我私有的東西。 本來就斷絕了人世間的羨慕,將希望寄託在超脫塵世之外。 高聲歌唱迎接尊貴的客人,喜好德行是天道的體現。 慚愧自己沒有駿馬那樣的品質,空有伯樂的賞識也是徒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陳恭尹對自己長久貧困和年老的感慨,以及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詩中,「長貧今白首」一句,既是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描述,也透露出一種無奈和悲涼。後文通過對「寰中」與「塵外」的對比,強調了詩人對世俗的超然態度。最後兩句則通過「驊騮」與「伯樂」的比喻,表達了自己雖有才華卻不被賞識的遺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