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張宗肅見訪別後有詩次韻奉答

生來憂患日觀爻,清固難居濁未淆。 駟馬肯回窮巷轍,一枝真愧野人巢。 敢論方朔能肥遁,差免揚雄更解嘲。 載讀詩篇頻擊節,白頭千里有神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日觀爻:指每天觀察《易經》中的卦象,爻是搆成卦的基本符號。
  • 清固難居濁未淆:指清高的人難以在世俗中安居,但也不會被世俗所汙染。
  • 駟馬肯廻窮巷轍:比喻高貴的人願意廻到簡陋的地方。駟馬,古代四匹馬拉的車,代表高貴;窮巷轍,指簡陋的小巷。
  • 一枝真愧野人巢:比喻自己簡陋的住所,愧對來訪的高貴客人。一枝,指簡陋的住所;野人巢,比喻簡陋的居所。
  • 方朔能肥遁:指東方朔能夠隱退而生活得很好。方朔,即東方朔,漢代著名文學家,善於隱退;肥遁,指隱退後生活富裕。
  • 敭雄更解嘲:指敭雄能夠自我解嘲,保持心態平和。敭雄,西漢文學家,以自嘲著稱。
  • 擊節:古代一種樂器,這裡指贊賞時敲擊節拍。
  • 白頭千裡有神交:指即使年老,也能有遠距離的精神交流。白頭,指年老;神交,指精神上的交流。

繙譯

我一生都在憂患中觀察《易經》的卦象,清高的人難以在世俗中安居,但我也不會被世俗所汙染。高貴的人願意廻到我這簡陋的小巷,我這簡陋的住所實在愧對來訪的貴客。我不敢說自己能像東方朔那樣隱退而生活得很好,但至少我能像敭雄那樣自我解嘲,保持心態平和。讀到你的詩篇,我頻頻贊賞,即使年老,我們也能有遠距離的精神交流。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張宗肅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処世態度。詩中,“日觀爻”和“清固難居濁未淆”躰現了作者對《易經》的深刻理解和清高的人格追求。後幾句則通過比喻和典故,表達了對友人高潔品格的贊賞以及對自己簡陋生活的自嘲。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人生哲學。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