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夔州二首其二

書札頻歸識遠情,別來兩度見秋生。 旌旗西入巴人國,鎖鑰東臨白帝城。 三尺青萍佔夜氣,一篇黃石是家聲。 盛年功伐尋常事,好勒麒麟閣上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夔州:古代地名,今重慶市奉節縣一帶。
  • 陳恭尹:明代詩人。
  • 書札:書信。
  • 頻歸:頻繁地回來。
  • 遠情:深遠的情感。
  • 兩度見秋生:兩次看到秋天來臨。
  • 旌旗:旗幟,常用來象徵軍隊或官方行動。
  • 巴人國:古代巴國的別稱,位於今重慶一帶。
  • 鎖鑰:比喻重要的軍事要地。
  • 白帝城:古代城名,位於今重慶市奉節縣東,是軍事要塞。
  • 三尺青萍:指劍,青萍是劍的別稱。
  • 佔夜氣:在夜晚占卜吉凶。
  • 黃石:指黃石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這裏指家傳的兵法或智慧。
  • 家聲:家族的聲譽。
  • 盛年:壯年時期。
  • 功伐:功績和征戰。
  • 麒麟閣: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象徵榮譽和尊貴。

翻譯

書信頻繁地傳遞,讓我感受到了你深遠的情感,分別以來,我已兩次看到秋天的到來。你的旗幟隨着軍隊西進入巴人的國度,而你守護的東面則是重要的軍事要地白帝城。你的劍在夜晚占卜吉凶,家傳的兵法是你家族的榮耀。在壯年時期,功績和征戰是平常之事,你更應努力讓自己的名字鐫刻在象徵榮譽的麒麟閣上。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送別友人前往夔州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和對其未來功業的期望。通過「書札頻歸」和「兩度見秋生」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友情的深長。詩中「旌旗西入」和「鎖鑰東臨」形象地描繪了友人的軍事行動和重要職責。結尾的「好勒麒麟閣上名」則是對友人未來功成名就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