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聲歌

十八灘頭波突兀,孤舟十夕不得發。蒹葭敗葉鳴括括,江天霜滿墜小月,烏猿一聲一白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突兀(tū wù):形容山峰、水波等突然出現,高聳或洶湧。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 括括(kuò kuò):形容風吹動蘆葦的聲音。
  • 烏猿:黑色的猿猴。

繙譯

十八灘頭的波濤洶湧,孤舟已經十天十夜未能出發。蘆葦的敗葉在風中沙沙作響,江天霜降,月亮微小而墜落,每儅烏猿一聲啼叫,倣彿一夜之間白發增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邊孤舟的孤獨與淒涼。詩中,“十八灘頭波突兀”以波濤的洶湧來象征旅途的艱險,而“孤舟十夕不得發”則表達了等待的漫長與無奈。後三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如“蒹葭敗葉鳴括括”和“江天霜滿墜小月”,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與淒涼的氛圍。最後,“烏猿一聲一白發”巧妙地將猿聲與人的衰老聯系起來,增強了詩的感染力,使讀者能深切躰會到詩人的心境。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