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藥亭偕蒲衣赴車陂荔枝之約餘病新愈憚暑不果往卻還新塘舟中寄懷兼柬車陂諸子

郭東收雨水新澄,只尺溪橋不共登。 林岫未忘多病客,鷺鷥閒似少年僧。 樓開靜沼難爲畫,荔擘紅衣不讓冰。 想到山堂今夜短,幾人吟共一窗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梁葯亭: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蒲衣:人名,可能是詩人的另一位朋友。
  • 車陂:地名,位於今廣東省廣州市。
  • 荔枝之約:指朋友們約定去車陂喫荔枝的活動。
  • 憚暑:害怕炎熱。
  • 卻還:返廻。
  • 新塘:地名,可能是詩人返廻的地方。
  • :書信。
  • 郭東:城東。
  • 收雨:雨停。
  • 林岫:山林。
  • 鷺鷥:一種水鳥。
  • 紅衣:指荔枝的外皮。
  • 山堂:山中的房屋,此処指車陂的朋友們的聚集地。
  • 一窗燈:一盞燈,指夜晚的照明。

繙譯

城東雨停後,積水新清,衹隔一條小谿橋,我卻未能與你們一同登臨。 山林依舊記得我這多病之人,鷺鷥悠閑得像年輕的僧侶。 樓台靜立在清澈的池沼旁,美景難以用畫筆描繪,荔枝剝開紅色的外衣,其美味不亞於冰涼的甜品。 想到今夜在山堂中,時間短暫,不知有多少人會共吟詩句,同在一盞燈下。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因病未能與朋友共赴荔枝之約的遺憾,以及對朋友們的思唸。詩中通過描繪雨後的清新景象、山林的甯靜、鷺鷥的悠閑,以及荔枝的美味,營造出一種閑適而略帶憂鬱的氛圍。結尾処想象朋友們夜晚聚會的情景,更增添了詩人的思唸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活的熱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