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魏和公吾廬

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寧都隱君子。 放舟溟海六月風,繭足幽州八千里。 巨魚吞舟人食人,白浪黃沙入睚眥。 危途曾不廢嘯歌,壯心已覺齊生死。 往時爲我言翠微,諸峯秀出旁無依。 丹崖劖削下絕地,石竇委曲中開扉。 蚍行猿引步且伏,徑盡高原見茆屋。 分星牛鬥即比鄰,福地金精若奴僕。 良朋或近或遠方,伯兄仲兄齊雁行。 干戈之際獨無事,花下往往聞宮商。 盈階況復美子弟,講德餘暇兼文章。 有時雄辨相奔射,偏師角立還堅壁。 有時急難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 嗟哉古道久已喪,老矣餘生復誰望。 聞君近者結吾廬,亦擬吾廬結其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溟海:大海。
  • 繭足:形容長途跋涉,腳底磨出繭子。
  • 睚眥:眼角,比喻極小的怨恨。
  • 劖削:雕刻削減,形容山崖陡峭。
  • 石竇:山洞。
  • 蚍行猿引:形容山路險峻,如蚍蜉行走,猿猴引導。
  • 茆屋:茅屋。
  • 金精:指山中的鑛石或寶藏。
  • 宮商:古代五音中的宮和商,泛指音樂。
  • 奔射:比喻言辤激烈,如箭矢般射出。
  • 角立:對立,對抗。
  • 率然:形容行動迅速,如率性而爲。

繙譯

如今的傑出人才屈指可數,魏季甯都是隱居的君子。他曾乘舟穿越大海,在六月的風中,跋涉了八千裡到達幽州。巨大的魚吞噬了船衹,人們爲了生存而互相殘食,白浪和黃沙進入了眼角。即使在危險的旅途中,他也不曾停止歌唱和吟詠,他的壯志已經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他曾曏我描述翠微山,那裡的山峰秀麗,獨立無依。丹崖陡峭,倣彿雕刻而成,山洞曲折,中間開啓如門扉。山路險峻,如同蚍蜉行走,猿猴引導,直到高原盡頭,才見到茅屋。這裡的星宿與牛鬭相近,倣彿是鄰居,山中的寶藏如同奴僕。

他的良朋或近或遠,兄弟們如同雁行。在戰亂之際,他們卻獨享安甯,花下常常能聽到音樂。他的子弟們也都優秀,閑暇之餘還研究道德和文章。有時他們激烈辯論,如箭矢般射出,有時他們團結一致,如堅壁般對抗。有時在危難中互相幫助,行動迅速,如同率性而爲。

唉,古代的道德已經喪失,我這餘生還能期待什麽呢?聽說你最近建了我的廬捨,我也打算在你的廬捨之上建一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隱士魏季甯的非凡經歷和高尚品格,通過對其隱居生活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古代道德的懷唸和對現實世界的失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隱士堅靭不拔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曏往。同時,詩人的自省和對未來的期待,也透露出一種深沉的哲理思考。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