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秀才舊識邯鄲歌姬後入靖江藩府藩國遭亂姬便流落偶於逆旅逢故宦者述姬寄語之作
名士傾城兩不慚,叢臺歌舞系徵驂。
綠珠終合藏金谷,碧玉曾聞嫁汝南。
綆斷銀牀飛桂瘴,弦更瑤瑟怨湘潭。
西風短鬢勞相問,惆悵當年玳瑁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叢臺:古代趙國都城邯鄲的一處著名高臺,常用於歌舞表演。
- 徵驂:指遠行的車馬。
- 綠珠:古代美女名,此處比喻歌姬。
- 金谷:地名,指金谷園,晉代石崇的豪華園林,常用來比喻富貴繁華之地。
- 碧玉:古代美女名,此處亦比喻歌姬。
- 汝南:地名,古代郡名,此處可能指歌姬的故鄉或曾居住地。
- 綆斷銀牀:綆(gěng)指汲水用的繩子,銀牀指井上的轆轤架,此句意指歌姬的命運如同斷了的汲水繩,無法掌控。
- 桂瘴:指南方溼熱的氣候,桂指廣西一帶,瘴指瘴氣,古人認爲南方多瘴氣。
- 瑤瑟:古代的一種絃樂器,此處指歌姬的琴聲。
- 湘潭:地名,指湖南的湘潭,此處可能指歌姬流落的地方。
- 玳瑁簪:玳瑁(dài mào)是一種海龜,其甲殼可製作飾品,簪是古代用來固定髮髻的飾物,此處指珍貴的頭飾。
翻譯
名士與傾城之貌的歌姬都不感到羞愧,叢臺上的歌舞與遠行的車馬相連。 綠珠最終隱匿於金谷園,碧玉曾聽聞嫁到了汝南。 汲水的繩子斷了,銀牀飛向了南方的瘴氣之地,瑤瑟的琴絃更添湘潭的哀怨。 西風中,短鬢的故人相問,惆悵着當年那玳瑁製成的髮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歌姬從繁華到流落的命運變遷,通過名士與歌姬的對比,展現了人生的無常與哀愁。詩中運用了綠珠、金谷、碧玉等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綆斷銀牀、瑤瑟怨湘潭等意象,形象地表達了歌姬命運的無奈與淒涼。結尾的西風短鬢、玳瑁簪,則抒發了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與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