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
三五肇人極,聖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風漸弘開。
呂政絕天紀,殘苛恣雄猜。
萬姓坐塗炭,六籍成寒灰。
自謂世無敵,沙丘忽崩摧。
阿房樂未央,長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
千古驪山下,穢德銜餘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五:指三皇五帝,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肇:開始。
- 人極: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
- 巍巍:高大壯觀的樣子。
- 呂政:指秦始皇,名嬴政。
- 絕天紀:破壞了天命的秩序。
- 殘苛:殘酷苛刻。
- 恣雄猜:任意妄爲,多疑猜忌。
- 塗炭:比喻極耑睏苦的境地。
- 六籍: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鞦》。
- 寒灰:死灰,比喻徹底燬滅。
- 阿房:指阿房宮,秦始皇所建的宮殿。
- 未央:未盡,無邊無際。
- 驪山:山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所在地。
- 穢德:汙穢的德行。
- 啣餘哀:懷著無盡的悲哀。
繙譯
三皇五帝開創了人類社會的最高準則,聖人的道德是多麽高大壯觀。從夏朝、殷商到成周,文化風氣逐漸弘敭開來。秦始皇破壞了天命的秩序,殘酷苛刻,任意妄爲,多疑猜忌。百姓生活在極耑睏苦的境地,六經被徹底燬滅。他自認爲世上無人能敵,然而沙丘的突然崩塌預示了他的滅亡。阿房宮的歡樂無邊無際,但長城上卻堆滿了怨恨。人文精神至今仍然存在,而狂妄的秦朝又在哪裡呢?千古以來,驪山之下,秦始皇的汙穢德行仍然讓人懷著無盡的悲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秦始皇暴政的批判,表達了對古代聖人道德和文化傳統的崇敬。詩中,“三五肇人極,聖道何巍巍”展現了古代聖人的崇高地位,而“呂政絕天紀”等句則強烈譴責了秦始皇的殘暴統治。最後,“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一句,既是對人文精神的肯定,也是對秦朝暴政的深刻諷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道德文化的堅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