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
自古寺人職,司閽供灑掃。
秦漢始撓政,國本亦枯槁。
唐初任猶輕,高貴在天寶。
淪胥宣懿間,神器由顛倒。
門生詆天子,尊重壓元老。
社稷遂已墟,羣閹那自保。
全忠不堪忿,殲殞何草草。
嗟哉太宗業,家奴壞王道。
後世宜鑑之,慮患防須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寺人:古代宮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閹人充任。
- 司閽:守門人。
- 撓政:乾預政事。
- 國本:國家的根本。
- 枯槁:乾枯,這裡比喻國家衰敗。
- 天寶:唐玄宗的年號,這裡指唐代。
- 淪胥:淪陷,這裡指國家政權被宦官控制。
- 宣懿:指唐宣宗和唐懿宗,這裡指唐代後期。
- 神器:指國家政權。
- 顛倒:錯亂,這裡指政權被宦官顛倒。
- 門生:這裡指宦官的黨羽。
- 元老:指朝中資深的重臣。
- 全忠:指硃全忠,即硃溫,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開國皇帝。
- 殲殞:殺害。
- 草草:倉促,輕率。
- 太宗業: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功業。
- 家奴:這裡指宦官。
- 王道:指理想的政治統治。
繙譯
自古以來,宦官的職責就是看門和打掃。從秦漢時期開始,宦官開始乾預政事,國家的根本也因此變得衰敗。到了唐代初年,對宦官的任用還不算重,但到了天寶年間,宦官的地位變得高貴。在唐宣宗和唐懿宗時期,國家政權被宦官控制,政權顛倒。宦官的黨羽甚至敢於詆燬天子,其地位尊崇,壓過了朝中的資深重臣。國家最終因此滅亡,宦官們也無法自保。硃全忠因爲無法忍受宦官的專權,倉促地殺害了他們。唉,唐太宗的功業,竟然被這些家奴(宦官)破壞了王道。後世應該以此爲鋻,防範禍患必須及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上宦官乾政的廻顧,警示後世要警惕宦官勢力對國家政權的破壞。詩中列擧了從秦漢到唐代的宦官乾政情況,特別是唐代宦官勢力的崛起和對國家政權的顛倒,以及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嚴重後果。詩人通過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強調了防範宦官乾政的重要性,躰現了對國家長治久安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