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坐客詠席上所見效小庾體十一首詠硯

銅荷葉下蓋,金芝莖上盤。 枝發九龍燄,花高四座看。 明心投分易,承淚覺離難。 還持不自照,侍君羅帳歡。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àn):同「焰」,火焰。
  • 投分 (tóu fèn):結交,指結成朋友。
  • 承淚 (chéng lèi):承接淚水,形容悲傷。
  • 羅帳 (luó zhàng):用輕軟的絲織品製成的帷帳。

翻譯

硯臺下覆蓋着銅製的荷葉,金色的靈芝在其莖上盤繞。 硯臺的枝條彷彿發出了九龍的火焰,其上的花朵高高地供四座觀賞。 在明亮的硯臺前,結交朋友變得容易,但承接淚水時,卻感到離別難以承受。 我仍然持有這硯臺,卻不自照,只願侍奉在君王的羅帳中,共享歡樂。

賞析

這首作品以硯臺爲載體,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情感,展現了硯臺的華美與使用時的情感體驗。詩中「銅荷葉」、「金芝莖」等描繪了硯臺的精緻外觀,而「九龍燄」、「四座看」則賦予了硯臺以生命力和觀賞價值。後兩句則巧妙地將硯臺與人的情感聯繫起來,表達了在硯臺前結交朋友的喜悅,以及面對離別時的悲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硯臺的深厚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