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心榆莢不知秋,初把銅山一一搜。 共出紅爐添火熱,散行塵世學泉流。 金邊界得天應裂,寶字排成鬼亦愁。 莫訝遠方金鑄面,貴人偏肯破顏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榆莢(yú jiá):榆樹的果實,形似錢幣,古時常用來比喻錢財。
  • 銅山:比喻財富。
  • 紅爐:指冶鍊金屬的爐子。
  • 金鑄麪:指鑄有麪孔的金幣或金像。

繙譯

藕心和榆莢不懂得鞦天的蕭瑟,初次將財富一一搜尋。 共同從紅爐中取出,增添了火熱,散佈在塵世中,學著泉水流淌。 金色的邊界似乎得到了天意的裂開,寶字排列,連鬼神也感到愁苦。 不要驚訝遠方有金鑄的麪孔,因爲貴人偏偏願意爲了它而破顔追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繪了財富的誘惑和人們對它的追求。詩中“藕心榆莢不知鞦”暗示了財富的無常和不可持久,而“銅山”、“紅爐”等詞則形象地描繪了財富的積累和冶鍊過程。後兩句則通過“金邊界得天應裂”和“寶字排成鬼亦愁”表達了財富帶來的紛爭和憂慮。最後兩句則諷刺了人們對財富的盲目追求,即使是不切實際的“金鑄麪”,也有人願意爲之付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財富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