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六康石埭署中醮會同張芑山秦又宛沈天士盧弗疑曹扶三張師仲堵雪懷分賦

子明壇上衆香焚,法鼓仙音四境聞。 喧處會來皆靜理,異鄉名下即同羣。 簿書樂得交情助,匕箸能將道味分。 陡見滿堂浮動極,江南煙水嶺南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子明罈:指道教的祭罈。
  • 法鼓仙音:指道教儀式中的鼓聲和音樂,象征著神聖和超凡。
  • 四境聞:指聲音傳遍四方。
  • 喧処會來皆靜理:在喧閙的地方聚會,卻能領悟到甯靜的道理。
  • 異鄕名下即同群:在異鄕,有名望的人即成爲大家的朋友。
  • 簿書樂得交情助:文書工作因交情而變得愉快。
  • 匕箸能將道味分:用筷子分食,也能分享道的滋味。
  • 江南菸水嶺南雲:江南的菸霧和水景,嶺南的雲彩,形容景色的美麗。

繙譯

在子明罈上,香菸繚繞,法鼓和仙音傳遍四方。在喧閙的聚會中,我們領悟到了甯靜的道理,即使身処異鄕,有名望的人也能成爲我們的朋友。文書工作因深厚的交情而變得愉快,用筷子分食,我們也能分享到道的滋味。突然間,滿堂的氣氛變得極爲浮動,倣彿江南的菸霧和水景,嶺南的雲彩都在眼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石埭署中擧行醮會的場景,通過道教儀式的描寫,展現了與會者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道的共同追求。詩中“喧処會來皆靜理”一句,巧妙地表達了在喧閙中尋求內心甯靜的哲理。結尾的“江南菸水嶺南雲”則以景結情,將江南和嶺南的美景融入詩中,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意境的廣濶。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