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如自滇池錄示近詩率爾賦寄

遊子辭鄉十九春,詩加疇昔更清真。 粵颱風雅稀前輩,蠻國山川老此人。 帳下飛書銀箭曉,日邊騎馬劍花新。 眼中無限英雄淚,盡化明珠寄所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疇昔:往昔,從前。
  • 粵臺:指廣東地區,粵是廣東的簡稱,臺指高臺,可能指文化高地。
  • 蠻國:古代對南方邊遠地區的稱呼,帶有一定的貶義。
  • 帳下:指軍帳之下,比喻軍中或幕府。
  • 銀箭:古代計時器中的銀製箭形指針,這裏指時間。
  • 日邊:太陽旁邊,比喻極遠的地方或皇帝身邊。
  • 劍花:劍的光芒,比喻英勇或武藝。
  • 明珠:比喻珍貴的東西,這裏指詩作。

翻譯

遊子離鄉已有十九個春秋,他的詩作比往昔更加清新真實。 廣東地區的文化風雅已少見前輩的身影,而這位遊子卻在邊遠的南方山川中老去。 軍帳下飛傳的書信在銀箭指示的清晨,太陽旁邊的騎馬者劍光閃爍,英姿煥發。 眼中滿含無盡的英雄淚,全都化作珍貴的詩篇,寄託給親近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遊子離鄉背井多年後的感慨與思念。詩中,「遊子辭鄉十九春」直接點明瞭遊子離鄉的時間之久,而「詩加疇昔更清真」則展現了遊子在異鄉的歲月中,詩歌創作更加成熟與真摯。後句通過對「粵颱風雅」與「蠻國山川」的對比,突顯了遊子在邊遠地區的孤獨與堅守。末句「眼中無限英雄淚,盡化明珠寄所親」則深情地表達了遊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將無盡的淚水化作珍貴的詩篇,寄託給遠方的心上人。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遊子在異鄉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