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府題作唐體五首昔昔鹽

將軍不事漁陽摻,伐鼓揚歌朱鷺飛。 白馬濤邊光景發,朱鳶城下捷書歸。 天聲並作蒼山響,日色中懸赤羽輝。 燕頷何辭驅雁塞,玉顏春思在金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樂府:古代中國的一種詩歌體裁,起源於漢代,多用於民間歌謠和宮廷音樂。
  • 唐體:指唐代詩歌的風格和形式。
  • 昔昔鹽:古樂府題名,意爲「昔日的鹽」,可能指古代的一種歌謠或樂曲。
  • 漁陽摻:古地名,今河北省境內,這裏指代邊疆。
  • 伐鼓:敲鼓,古代用於軍事或慶典。
  • 朱鷺:一種鳥,這裏可能指代某種象徵或圖騰。
  • 白馬濤:指波濤洶涌的河流,可能象徵着戰爭的激烈。
  • 朱鳶城:古代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邊疆的某個城市。
  • 天聲:指天上的聲音,這裏比喻戰爭的聲響。
  • 蒼山:青色的山,常用來象徵邊疆或遠方。
  • 赤羽:紅色的羽毛,古代常用來裝飾軍旗或士兵的服飾。
  • 燕頷:指下巴,這裏比喻英勇的將領。
  • 雁塞:指邊塞,比喻邊疆的防線。
  • 玉顏:美麗的容顏,這裏指思念中的女子。
  • 金微:古代地名,位於今蒙古國境內,這裏可能指遠方或邊疆。

翻譯

將軍不從事於邊疆的征戰,而是敲鼓揚歌,朱鷺飛翔。 在白馬濤邊,光景煥發,朱鳶城下,捷報頻傳。 天上的聲音與蒼山的迴響交織,日光中的赤羽旗幟熠熠生輝。 英勇的將領驅馳於雁塞之間,美麗的女子在金微之地懷揣春思。

賞析

這首作品以樂府的形式,融合了唐體的風格,描繪了一位將軍在邊疆的壯麗景象。詩中通過「伐鼓揚歌」、「白馬濤邊」、「朱鳶城下」等意象,展現了將軍的英勇與邊疆的壯闊。同時,通過「天聲並作蒼山響」和「日色中懸赤羽輝」的描繪,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視覺衝擊力。最後兩句通過對「燕頷」和「玉顏」的對比,表達了將軍的英勇與對遠方女子的思念,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