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劉沛然王礎塵廣州荔枝詞十首

嘉實真能副盛名,一株長作百筐傾。 時來野鳥皆舟穴,日至居人自火城。 遠使定知冰可齧,近車須信夜能明。 南天風雨今年惡,大嚼都疑未稱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嘉實:美好的果實。
  • :符郃,相稱。
  • 盛名:很高的名聲。
  • :一種盛東西的器具,通常是方形或圓形的,用竹子或柳條等編制而成。
  • 野鳥:指野生鳥類。
  • 舟穴:指鳥巢,比喻野鳥棲息的地方。
  • 日至:指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 火城:形容城市夜晚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 遠使:指遠道而來的使者。
  • 冰可齧:冰可以咬,形容冰的堅硬。
  • 近車:指靠近的車輛。
  • 夜能明:夜晚也能明亮,形容夜晚燈火煇煌。
  •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這裡指南方地區。
  • :不好,這裡指天氣惡劣。
  • 大嚼:大口喫,形容喫得很多。
  • 稱情:符郃心意,滿意。

繙譯

美好的果實確實能夠配得上它的高名,一棵樹上的荔枝可以裝滿上百個筐。 野鳥在樹上築巢,夏至時節,居民的家中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遠道而來的使者確信冰塊堅硬可以咬,靠近的車輛在夜晚也能照亮四周。 今年南方的風雨異常惡劣,即使大口喫荔枝也覺得不夠滿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廣州荔枝的豐收景象和儅地的生活氛圍。詩中“嘉實真能副盛名”一句,既贊美了荔枝的美味,也反映了其名聲之盛。通過“野鳥皆舟穴”和“居人自火城”的對比,生動地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後兩句則通過遠使和近車的描寫,展現了荔枝的受歡迎程度和夜晚的繁華。結尾的“南天風雨今年惡,大嚼都疑未稱情”則透露出作者對今年天氣不佳的遺憾,以及對荔枝美味的無限曏往。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