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嚴藕漁宮允南歸述懷四首

高臥寧期召命催,廿年名字滿蒿萊。 經陳黼座身遙入,宴賜龍樓語未回。 綸綍新裁非往昔,冰霜清操是從來。 江湖此日歸漁父,買斷磻溪作釣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即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嚴藕漁: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宮允:古代官職名,指宮中的高級官員。
  • 南歸:指從北方廻到南方。
  • 述懷:表達個人的感慨和心情。
  • 廿年:二十年。
  • 蒿萊:襍草,比喻平凡或隱居的生活。
  • 黼座:帝王的寶座。
  • 龍樓:帝王的宮殿。
  • 綸綍:古代帝王詔令的代稱。
  • 冰霜清操:比喻高潔的品德和堅定的節操。
  • 漁父:漁夫,這裡可能指隱居的漁人。
  • 磻谿:地名,相傳是薑太公釣魚的地方,這裡比喻隱居之地。

繙譯

我本高臥山林,豈料召命催促,二十年來,我的名字在蒿萊間傳敭。 曾經遠赴京城,蓡與朝會,宴於龍樓,言語未盡,便匆匆返廻。 新的詔令已非往昔,我的清高操守卻始終如一。 如今江湖歸來,我願成爲一名漁父,買下磻谿,建起我的釣台。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陳恭尹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官場生涯的淡漠。詩中,“高臥甯期召命催”一句,既顯示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滿足,又透露出對突如其來的官場召喚的無奈。後文通過對比“黼座”與“蒿萊”、“龍樓”與“江湖”,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清高生活的堅持和對權力的超然態度。最後兩句“江湖此日歸漁父,買斷磻谿作釣台”,則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理想中的隱居生活,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深切渴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