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林懷古同諸公作
粵山自北來,西城勢寬衍。
闤闠百萬家,中有梵王殿。
雄風固所存,古色不自炫。
遙遙三千載,春光遞流轉。
曾是虞翻宅,昔爲趙佗甸。
九州不一姓,興廢如郵傳。
如何一塔地,獨使盧能擅。
鬚髮彼所捐,寶之若旒弁。
至今菩提樹,根基互相禪。
中心半枯朽,萬葉猶蔥茜。
佛法始東來,經綸多糾纏。
宗風振自茲,宇內爲一變。
繼以首楞嚴,羽翼相後先。
奇文闡妙義,筆授留遺硯。
乃知最上乘,樞紐存斯院。
鎮以鐵浮圖,千佛皆身現。
幹霄七層起,錮地重臺奠。
錫以羅漢畫,神彩流唐絹。
聽法有睡猿,擁彗向人面。
訪古駐幹旄,開軒極流眄。
行廚具尊酒,老衲供茶宴。
集木囀黃鸝,拂池度雙燕。
朱萼檻外明,青峯樓上見。
遙鍾發暮景,刻漏催壺箭。
車馬一分鑣,將歸有餘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訶林懷古:在訶林懷念古代。
- 闤闠:市場,這裏指繁華的市區。
- 梵王殿:指佛教寺廟。
- 盧能:指唐代高僧慧能,禪宗六祖。
- 旒弁:古代貴族的冠飾,這裏比喻珍貴。
- 菩提樹:佛教聖樹,象徵覺悟。
- 蔥茜:青翠茂盛的樣子。
- 首楞嚴:佛教經典之一。
- 筆授:指書寫傳授。
- 鐵浮圖:鐵製的佛塔。
- 幹旄:古代的一種旗幟。
- 老衲:老僧的自稱。
- 尊酒:美酒。
- 朱萼:紅色的花萼。
- 刻漏:古代計時器。
- 分鑣:分別,各自離去。
翻譯
在訶林懷念古代,與諸位共同作詩。 粵山從北邊延伸而來,西城地勢寬闊平緩。 市區有百萬戶人家,中心矗立着佛教寺廟。 這裏雖有雄風,但古樸不張揚。 遙想三千年的歷史,春光更迭流轉。 這裏曾是虞翻的宅邸,昔日是趙佗的領地。 九州之地,王朝更迭如郵遞般頻繁。 爲何這片塔地,獨讓慧能大師獨佔? 他捨棄的鬚髮,被視爲珍貴的冠飾。 至今菩提樹根基相連,雖中心半枯,萬葉依舊青翠。 佛法東傳至此,雖多有糾纏,但宗風由此振興,天下爲之改變。 繼而有了《首楞嚴經》,成爲佛教的重要羽翼。 奇文妙義,筆授傳承,留下遺蹟。 可知最高佛法,其核心存於此院。 鎮守的鐵佛塔,千佛形象顯現。 七層高聳入雲,地下重臺奠基。 賜予的羅漢畫像,神采奕奕,流傳於唐絹之上。 聽法的睡猿,手持掃帚面向人。 訪古時駐足旗幟下,開窗遠望。 行廚備有美酒,老僧供奉茶宴。 集木間黃鸝鳴叫,池邊雙燕飛過。 欄杆外紅花明豔,樓上可見青山。 遠處的鐘聲在暮色中響起,刻漏催促時間流逝。 車馬分別離去,心中仍有留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訶林古蹟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佛教文化的深遠影響。詩中,「闤闠百萬家,中有梵王殿」描繪了城市的繁華與佛教的莊嚴,而「遙遙三千載,春光遞流轉」則表達了時間的流轉與歷史的變遷。詩中對慧能大師的提及,以及對佛法東傳的描述,都體現了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結尾處的「車馬一分鑣,將歸有餘戀」則表達了詩人對古蹟的深情留戀,以及對歷史長河中不變的佛教精神的敬仰。
陳恭尹的其他作品
- 《 五六七言絕句爲朱竹垞題小影三首 》 —— [ 明 ] 陳恭尹
- 《 新別 》 —— [ 明 ] 陳恭尹
- 《 爲樑藥亭題新得白水山人山水圖歌 》 —— [ 明 ] 陳恭尹
- 《 口占送徐紫凝三首 》 —— [ 明 ] 陳恭尹
- 《 海南雲節母壽詩 》 —— [ 明 ] 陳恭尹
- 《 李蒼水司訓長樂以羅浮蝶繭數雙及繭布見寄雲布即蝶繭所成翼日蝶出繭中五色紛翍玩對之間因成一律寄謝其意 》 —— [ 明 ] 陳恭尹
- 《 冬夜同川南王使君舟泊樵溪驟雨有雷 》 —— [ 明 ] 陳恭尹
- 《 古有乘車戴笠之謠其相逢必有歌蓋逸之也戴笠者歌曰 》 —— [ 明 ] 陳恭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