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廖南煒自都門挈家歸裏二首

猶及承平記土風,先朝人物足稱雄。 可能地氣來從北,欲挽狂瀾盡向東。 負郭席門貧孺子,襄陽耆舊老龐公。 交情兩世還誰在,長憶吾翁與若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承平:指社會安定、太平。
  • 土風:指地方的風俗習慣。
  • 先朝:指過去的朝代。
  • 稱雄:指在某方面有卓越的成就或地位。
  • 地氣:指地方的氣候、環境等自然條件。
  • 狂瀾:比喻動盪的局勢或激烈的情緒。
  • 負郭:指靠近城郭的地方。
  • 席門:指貧窮的門第。
  • 孺子:指年輕人,這裏特指陳恭尹自己。
  • 襄陽耆舊:指襄陽的老一輩人。
  • 耆舊:指年高望重的人。
  • 龐公:指龐德公,東漢末年襄陽人,以隱居不仕著稱。
  • 交情兩世:指兩代人之間的交情。
  • 吾翁與若翁:指作者的父親和廖南煒的父親。

翻譯

還記得在太平盛世時的地方風俗,先朝的人物足以稱得上英雄。 可能是北方的地氣帶來了變化,我想要扭轉動盪的局勢使其全部向東。 我這靠近城郭的貧窮門第,就像是年輕的孺子,而你則像是襄陽的老輩人龐德公。 兩代人之間的交情還有誰在,我長長地回憶起我的父親和你的父親。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太平盛世的懷念,以及對先朝英雄人物的敬仰。詩中,「地氣」與「狂瀾」的比喻,展現了作者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改變現狀的決心。通過對比自己的貧窮與廖南煒的尊貴,以及兩代人之間的深厚交情,詩篇流露出一種懷舊與感慨交織的情感。結尾處的「吾翁與若翁」更是深情地回憶了兩位父親,展現了家族間深厚的情誼。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