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丹山入都補御史

博洽家聲有自來,帝廷曾嘆沈郎才。 六年一令風雩地,萬里重登市駿臺。 魯雉親人朝尚集,鮑驄行步日方開。 朝端引領瞻霜簡,鷁首西風好爲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博洽:廣博通達。
  • 家聲:家族的名聲。
  • 帝廷:皇帝的朝廷。
  • 沈郎:指沈丹山,古代常以姓氏加“郎”表示尊敬或親切。
  • 風雩地:指地方官的職位,風雩是古代地方官的別稱。
  • 市駿台:古代傳說中的地方,比喻重要的職位或舞台。
  • 魯雉:魯國的雉鳥,比喻賢才。
  • 鮑驄:鮑照,南朝宋文學家,驄是他的字,這裡指代沈丹山。
  • 霜簡:古代禦史的別稱,因其職權清正嚴明如霜。
  • 鷁首:古代船頭的一種裝飾,這裡指船。

繙譯

你的家族名聲廣博通達,源自久遠,皇帝的朝廷也曾贊歎沈郎的才華。 在地方官的職位上辛勤工作了六年,如今將遠赴萬裡,重新登上重要的職位舞台。 像魯國的雉鳥一樣親近人民,朝中賢才仍聚集一堂;如鮑照般行走自如,日程剛剛展開。 朝廷之上,人們翹首期盼,希望看到你手持霜簡的清正形象,船頭裝飾的鷁首在西風中,預示著你的旅程將順利加速。

賞析

這首詩是陳恭尹爲送別沈丹山入京補禦史而作,表達了對沈丹山才華和家族名聲的贊美,以及對他未來仕途的祝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典故,如“魯雉”、“鮑驄”等,既顯示了沈丹山的才德,也寓意其將如雉鳥般親近百姓,如鮑照般行走自如。末句“朝耑引領瞻霜簡,鷁首西風好爲催”則寄寓了對沈丹山在朝廷中清正嚴明、仕途順利的美好期望。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