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圖送家山農歸雲間

扁舟歸去嶺梅初,久住天南綽有譽。 慈幼近開三畝宅,活人曾著十年書。 竹籬透石冬抽筍,池水通潮晝躍魚。 不敢相留唯有願,到秋遙望再來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生生圖:生計圖,指描繪生活場景的畫。
  • 家山:家鄉的山,代指家鄉。
  • 雲間:地名,今上海松江的古稱。
  • 陳恭尹:明代詩人。
  • 扁舟:小船。
  • 嶺梅:嶺上的梅花,指歸途中的景象。
  • 久住天南:長期居住在南方。
  • 綽有譽:享有盛譽。
  • 慈幼:慈愛養育幼兒。
  • 活人:救治人命。
  • 十年書:指長時間積累的醫學或救人經驗。
  • 竹籬透石:竹籬笆透過石頭,形容竹籬的縫隙。
  • 冬抽筍:冬天竹子抽出筍。
  • 池水通潮:池水與潮汐相通。
  • 晝躍魚:白天魚兒跳躍。
  • 遙望再來車:遠遠地望着再次到來的車輛。

翻譯

乘着小船歸去,嶺上的梅花初綻, 長期居住在南方的我,享有盛譽。 最近爲了慈愛養育幼兒,開闢了三畝宅地, 曾經著書十年,救治了無數生命。 竹籬笆透過石頭,冬天竹子抽出新的筍, 池水與潮汐相通,白天魚兒在水中跳躍。 不敢過多地挽留,只希望, 到秋天時,能遠遠地望着再次到來的車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陳恭尹歸鄉的情景,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扁舟歸去嶺梅初」一句,既展現了歸途中的自然美景,又隱喻着詩人內心的喜悅與期待。後文通過對家園景物的細膩描寫,如「竹籬透石冬抽筍,池水通潮晝躍魚」,展現了詩人對家鄉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和諧的嚮往。結尾的「到秋遙望再來車」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重逢的期盼,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