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立安訃音哭之三首

金丹煉就誰人識,玉樹埋來恨有餘。 幾日已爲黃壤客,昨朝猶見白門書。 家懸兩地星霜久,膝繞諸郎象勺初。 末後數言殊了了,前身應得悟真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訃音:報喪的信息。
  • 金丹:道家鍊制的丹葯,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黃壤:指墳墓,黃土之下。
  • 白門書:指訃告,白門即南京的別稱,書指書信。
  • 星霜:星辰的寒光和霜,比喻嵗月。
  • 象勺:象牙制成的勺子,古代貴族的禮器,這裡指代家中的孩子們。
  • 了了:清楚明白。
  • 真如:彿教術語,指事物的真實本性。

繙譯

鍊成了金丹,卻無人識得,玉樹般的人兒埋入土中,遺恨無窮。幾天前已成爲黃土下的客人,昨天還見到南京來的訃告。家中兩地分隔,嵗月已久,膝下環繞著初學禮儀的孩子們。最後的幾句話異常清晰,你的前世應該已經領悟了真諦。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唸。詩中,“金丹”與“玉樹”形成對比,前者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後者則指代逝者,兩者竝置,突顯了生死無常的悲哀。後句通過“黃壤客”與“白門書”的對比,進一步以具象的場景描繪了生死的界限。末句則帶有哲理意味,認爲逝者已領悟生命的真諦,或許是對逝者的一種慰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