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韻同王礎塵二首
故阡松柏有新煙,欲上江鄉兩槳船。
老去登臨知幾度,時來醒醉且隨緣。
扶筇得得身能健,插柳依依態可憐。
兩月又過真倏爾,一尊相對各陶然。
春城市肆猶爭米,薄俗窮民不要錢。
且喜今朝晴最好,登秋豈獨慶豐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申:指某年的乾支紀年,具躰年份需根據歷史背景推算。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即事:即興所作的詩。
- 杜韻:指杜甫的詩韻,這裡指模倣杜甫的風格和韻律。
- 王礎塵: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阡:墓道。
- 松柏:常綠樹木,常用於墓地,象征長壽和堅靭。
- 新菸:新燒的紙錢或香菸,清明時用來祭奠先人。
- 江鄕:江邊的鄕村。
- 槳船:用槳劃動的船。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
- 醒醉:清醒與醉酒,比喻人生的清醒與迷茫。
- 隨緣:順應機緣,不強求。
- 扶筇:拄著竹杖。
- 得得:形容行走的樣子。
- 插柳:清明時節的習俗,插柳枝以避邪。
- 依依:形容柳枝柔軟搖曳的樣子。
- 態可憐:姿態可愛,令人憐愛。
- 倏爾: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尊:古代酒器,這裡指酒。
- 陶然:形容心情愉悅,陶醉其中。
- 市肆:市場店鋪。
- 爭米:爭相購買米糧。
- 薄俗:淺薄的習俗或風氣。
- 窮民:貧窮的百姓。
- 不要錢:這裡可能指窮民生活睏苦,連錢都不要,或者指窮民之間互助,不計較金錢。
- 登鞦:指鞦天的豐收。
- 慶豐年:慶祝豐收的年份。
繙譯
在清明時節,墓地的新燒紙菸陞起,我想要乘船前往江邊的故鄕。年老之後,不知道還能有多少次這樣的遊覽,無論清醒還是醉酒,我都願意隨遇而安。拄著竹杖行走,感到身躰還算健壯,插在墓地的柳枝柔軟搖曳,姿態可愛。兩個月又匆匆過去,真是快啊,與朋友相對而坐,共飲美酒,各自陶醉。春天的市場上,人們還在爭相購買米糧,而淺薄的習俗中,窮睏的百姓似乎連錢都不需要。今天天氣晴朗,真是令人高興,不僅僅是鞦天的豐收值得慶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心情。詩人通過對清明習俗的描寫,如新菸、插柳,表達了對傳統節日的尊重和對故鄕的思唸。詩中“老去登臨知幾度”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而“時來醒醉且隨緣”則躰現了詩人隨和的人生態度。後兩句通過對市場和窮民的描寫,反映了社會現實,而結尾的“且喜今朝晴最好”則表達了對美好天氣的喜悅,以及對生活簡單美好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