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拼音

所属合集

#母親 #黃河

譯文

因爲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乾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悽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注釋

搴(qiān)帷:掀起門簾,出門。 河梁:橋,替代送別地。 枯(kū):乾涸。 慘慘:幽暗無光。 柴門:樹枝編的門,替代貧苦人家。

詩人運用白描手錶達了詩人與母親分別時的憂愁、無奈、痛苦與感傷,把別離之情表現得貼切又沉痛。

賞析

「搴帷拜母河梁去」中以「河梁去」,點明瞭別母的主題,並融含了遠遊異鄉、身世飄零的悲哀之感。「白髮愁看淚眼枯」緊承首句而來,詩人並沒有直接抒寫別母時的傷痛之情,但「搴帷拜母」的具體細節和特徵鮮明的母親的形象已經能夠感受到母與子各自內心的情感運動及相互間情感的交流:兩兩相對,默然無語,母親的悽楚和耽念,詩人的悲愁和愧疚,盡在不言中。 「慘慘柴門風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畫面,同時造成了一種充溢着強烈悲哀情緒的氛圍。詩人也不由從心底發出「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慨嘆。“此時有子不如無”是詩人感情步步加深,層層蓄積,凝聚到飽和狀態時的迸發,從而就產生了動人的情感力量,表現了詩人內心情感的矛盾運動,具有豐富複雜的心理內容。 這首詩通過眼見別時的實況與懸想今後的虛景相結合,用直白如話的語言對詩人遠行他鄉和離別母親時見到的場景進行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母親至真至誠的情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搴帷(qiān wéi):撩起帷幔。搴,撩起、揭開。

翻譯

撩起帷帳拜別母親到河梁去,白髮蒼蒼的母親哀愁地看着我淚眼哭幹。在這悽慘的柴門風雪之夜,母親卻覺得此時有兒子還不如沒有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描寫,表達了與母親分別時的痛苦和不捨,以及對母親的愧疚之情。首句描述了拜別母親的場景,「搴帷」生動地展現了即將啓程的動作。「白髮愁看淚眼枯」則突出母親的悲傷和痛苦,也體現出兒子對母親的心疼。最後兩句尤其沉痛,在這樣惡劣的風雪夜與母親分別,讓母親承受離別之苦,以至於覺得有兒子還不如沒有,深刻地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煎熬和自責,極其有力地烘托了深沉的母子之情,令人動容。此詩情感真摯,語言樸素,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