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 ·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莪蒿蔥蘢真繁茂,叢叢生長在山坳。已經見到那君子,快快樂樂好儀表。
莪蒿蔥蘢真繁茂,簇簇生長在小洲。已經見到那君子,我的心裏樂悠悠。
莪蒿蔥蘢真繁茂,蓬蓬生長在丘陵。已經見到那君子,賜我貝幣千百朋。
盪漾水面楊木舟,隨着波濤任漂流。已經見到那君子,我的心裏樂無憂。
注釋
菁(jīng)菁:草木茂盛。
莪:莪蒿,又名蘿蒿,一種可吃的野草。
阿:山坳。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儀:儀容,氣度。
沚:水中小洲。中沚,沚中也。小中小洲曰沚。
中陵:陵中也。丘陵高坡之地。
錫:同“賜”。
朋:上古以貝殼爲貨幣,五貝或十貝一串,兩串爲“朋”。王國維《說珏朋》雲:“古制貝玉皆五枚爲一系,二系一朋。”
泛泛:漂浮不定的樣子。楊舟:楊木做成的小船。
載:或,又。
休:喜。
序
《小雅·菁菁者莪》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其主旨歷來有爭議。一說這首詩用比興手法,反覆吟詠對於君子長育人材的歡愉之情,同時也描述了青年學子見到君子的歡樂之情。另一說這首詩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表現女子與君子相見、獲得君子厚賜後的喜悅心情。全詩四章,每章四句,以菁菁者莪起興,描繪了一幅蘿蒿滿地,青綠繁盛的春天勝景,並把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表現得引人入勝。
賞析
此詩的主旨,由於詩的境界的空泛性和意象的可塑性,對其內涵可以有不同的開掘和把握。《毛詩序》“樂育材”說流傳二千多年,影響至巨。連批評《毛詩序》全失詩意的朱子,在其《白鹿洞賦》中,亦有“廣‘青衿’之疑問,樂《菁莪》之長育”的句子。此所謂習用典記,約定俗成者也。對詩的主題,不同的理解可以並存,似不必存此沒彼。這首詩的主題,愛情說更有道理,證據之一是人們公認《小雅》中典型描寫男女相悅之情的《小雅·隰桑》篇,同《小雅·菁菁者莪》不論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前三章中“既見君子”句式一般無二,第四章都變換聲調,各自成章。
此詩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興,也可以理解成記實,然不必過於拘泥,因“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的植物,除了“莪”,當然還有很多,舉一概之而已。第一章,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裏,邂逅了一位性格開朗活潑、儀態落落大方、舉止從容瀟灑的男子,兩人一見鍾情,在女子內心深處引起了強烈震顫。第二章寫兩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作者用一個“喜”字寫懷春少女既驚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兩人見面的地點從綠蔭覆蓋的山坳、水光縈繞的小洲轉到了陽光明媚的山丘上,暗示了兩人關係的漸趨明朗化。“錫我百朋”一句,寫女子見到君子後,因獲得厚賜而不勝欣喜。第四章筆鋒一轉,以“泛泛楊舟”起興,象徵兩人在人生長河中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誓願。不管生活有順境,有逆境,只要時時有戀人相伴,女子永遠覺得幸福。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十六句,但把一個美妙動人的愛情故事表現得引人入勝。和《秦風·蒹葭》相比,《蒹葭》在水鄉澤國的氛圍中有一縷渺遠空靈、柔婉纏綿的哀怨之情,把一腔執着、艱難尋求但始終無法實現的惆悵之情,寄託於一派清虛曠遠、煙水濛濛的悽清秋色之中。而《菁菁者莪》處處烘托着清朗明麗的山光和靈秀迷人的水色,青幽的山坡,靜謐的水洲,另是一番情致。兩首詩可謂珠聯璧合,各有千秋。
無名氏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小雅 · 庭燎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唐風 · 山有樞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鄭風 · 褰裳 》 —— [ 周 ] 無名氏
- 《 小雅 · 楚茨 》 —— [ 周 ] 無名氏
- 《 小雅 · 采綠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陳風 · 東門之枌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鄘風 · 載馳 》 —— [ 周 ] 無名氏
- 《 國風 · 邶風 · 新臺 》 —— [ 周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