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拼音

譯文

藍橋驛春雪飄飄當初你歸來之日,秦嶺上秋風颯颯如今我離去之時。 每到達一個驛站我都要首先下馬,沿牆繞柱東看西瞧尋找你的題詩。

注釋

藍橋:橋名。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藍溪之上。相傳其地有仙窟,爲唐裴航遇仙女雲英處。設有驛站。唐·裴鉶《傳奇·裴航》:「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元九:元微之行九,因以稱之。宋·楊伯巖《臆乘·行第》:「前輩以第行稱,多見之詩。少陵稱謫仙爲十二……劉禹錫謂元微之爲元九。」 春雪君歸日:元微之奉召還京時正逢下雪。 秦嶺:山名。又名秦山、終南山,位於今陝西省境內。《三秦記》:「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此處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嶺,是白樂天此行所經之地。 驛亭:驛站所設的供行旅止息的處所。古時驛傳有亭,故稱。唐·杜少陵《秦州雜詩·其九》:「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仇知幾注:「郵亭,見《前漢·薛宣傳》」。 「循墻繞柱覓君詩」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詩文題在旅途中的建築物上,供人欣賞。所以白樂天每到驛站,就急切地尋找好友的詩。

此詩是作者被貶江州途中因見到好友元稹的題詩而作的,表現了元白二人的深厚友誼。全詩通過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托,淋漓盡致地展示了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

賞析

元微之題在驛亭的那首詩説:「千層玉帳鋪松蓋,五出銀區印虎蹄。」「玉帳」、「銀區」説明他經過這裏時正逢春雪,所以白樂天的詩一開頭就説:「藍橋春雪君歸日」。元微之西歸長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樂天東去江州,時爲八月,滿目秋風,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嶺秋風我去時」。白樂天被貶江州,自長安經商州這一段,與元微之西歸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藍橋驛旣然看到元微之的詩,後此沿途驛亭很多,還可能畱有元微之的題詠,所以三、四句接著説:「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 這首絶句,表面上衹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樂天和元微之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下的萬頃波濤。 元微之題在藍橋驛的那首七律的結句説:「心知魏闕無多地,十二瓊樓百里西。」那種得意的心情,簡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剛回長安,三月就再一次遠謫通州。所以,白樂天詩第一句「藍橋春雪君歸日」,是在歡笑中含著眼淚。更令詩人難堪的是:正當他爲元微之再一次遠謫而難過的時候,他自己又被貶江州。那麽,被秦嶺秋風吹得飄零搖落的,又豈衹是白樂天一人而已,實際上,這秋風吹撼的,正是兩位詩人共同的命運。春雪、秋風,西歸、東去,道路往來,風塵僕僕,這道路,是一條悲劇的人生道路。「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詩人處處畱心,循墻繞柱尋覓的,不僅是元微之的詩句,更是元微之的心,是兩人共同的悲劇道路的軌迹。友情可貴,題詠可歌,共同的遭際,更是可泣。而這許多可歌可泣之事,詩中一句不説,衹寫了春去秋來,雪飛風緊,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昇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一首詩總共纔二十八箇字,卻容納這麽多豐富的感情,這是不容易的。關鍵在於遣詞用字。如,寫元微之當日奉召還京,著一「春」字、「歸」字,喜悅自明;寫詩人遠謫江州,著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見。「春」字含著希望,「歸」字藏著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這幾箇字,旣顯得對仗工穩,體現了紀時敍事的妙用;又顯得感情色彩鮮明,淋灕盡致地進行了抒情寫意。尤其可貴的是,結尾處別開生面,以人物行動收篇,用細節刻畫形象,取得了七言絶句往往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這種細節傳神,主要表現在「循、繞、覓」三箇字上。墻言「循」,表現出詩人是寸寸搜尋;柱言「繞」,表現出詩人是面面俱到;一箇「覓」字,片言隻字,無所遁形。三箇動詞連在一句,準确地描繪出詩人在本來不大的驛亭裏轉來轉去,摩挲拂試,仔細辨認的動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處使用動詞,構成三箇意群,吟誦起來,就顯得詩句節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幷發,更襯出詩人匆忙、倉促的行動和急切的心情。通過這種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託,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淋灕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促使讀者深深爲他懷友思故的眞情摯意所感動,激起讀者對他遭逢貶謫、天涯淪落的無限同情。一箇結句獲得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更是這首小詩的特色。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