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 陰陽深淺葉,曉夕重輕煙。 哢鶯猶響殿,橫絲正網天。 佩高蘭影接,綬細草紋連。 碧鱗驚棹側,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陽處,始復有山泉。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鳥花遷:鳥兒更換棲息地,花開又落,形容季節變換。
  • 隂陽:指日光和隂影,這裡指樹木的明暗變化。
  • 曉夕:早晨和傍晚。
  • 哢鶯:鳥兒鳴叫,哢是鳥鳴聲。
  • 橫絲:蛛絲,比喻天空如絲狀。
  • 珮高蘭影接:珮帶的飾品在蘭花的影子中相接,形容華麗的裝飾。
  • 綬細草紋連:系帶上的圖案像細草紋路相連,指精致的裝飾。
  • 碧鱗:綠色的魚,形容水中生物。
  • 玄燕:黑色的燕子。
  • 汾陽処:指汾陽宮,李世民曾居住的地方,代指皇宮。

繙譯

春天與夏天的交替,一夜之間花鳥都換了新環境。 陽光下的樹影深淺不一,清晨傍晚薄霧繚繞。 鳥兒在宮殿上空婉轉歌唱,蜘蛛在天空織出一張大網。 華麗的珮飾映襯著蘭花的影子,精致的綬帶上連接著細草般的紋路。 碧綠的魚兒在船邊遊弋,黑色的燕子在屋簷前翩翩起舞。 何必要去汾陽宮那樣的地方,才能找到山泉的清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景象,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與皇家園林的華美。詩人以鳥花遷徙、光影變化、鳥語花香爲背景,寓言皇權的更替與生活的變遷。同時,借碧鱗玄燕等元素,表達了對自然和諧與甯靜的曏往,流露出淡淡的歸隱之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蘊深遠,富有生活氣息。

李世民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勸父舉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統一之業。高祖武德元年,爲尚書令,進封秦王。先後鎮壓竇建德、劉黑闥等起義軍,討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據勢力。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爲太子。旋受禪即帝位,尊父爲太上皇。銳意圖治,善於納諫,去奢輕賦,寬刑整武,使海內昇平,威及域外,史稱貞觀之治。鐵勒、回紇等族尊之爲“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長生藥”中毒死,諡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