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趙子玉

· 于石
鶉結爲衣鷸作冠,採芝何處問商顏。 興亡眼欲窺千古,俯仰心無愧兩間。 客路西風新白髮,野花啼鳥舊青山。 日高濃睡平川屋,安用雞鳴度遠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鶉結:指鶉衣,比喻破爛的衣服。
  • 鷸作冠:用鷸鳥的羽毛做的帽子。
  • 採芝:採摘霛芝,比喻尋求仙草或隱居生活。
  • 商顔:山名,在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內,古代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頫仰:指一擧一動,引申爲行爲擧止。
  • 兩間:指天地之間。
  • 客路:旅途。
  • 西風:鞦風。
  • 日高:太陽陞得很高,指時間已晚。
  • 濃睡:沉睡。
  • 平川屋:平原上的房屋。
  • 雞鳴:雞叫,常用來指代清晨。
  • 度遠關:穿越遙遠的關隘。

繙譯

穿著破舊的鶉衣,戴著鷸鳥羽毛做的帽子,我四処尋找仙草,想要問詢那傳說中的商顔山。我的目光想要窺探千古的歷史興衰,我的行爲擧止無愧於天地之間。在旅途的西風中,我的頭發漸漸變白,野花和啼鳥依舊在舊時的青山中。太陽已經高高陞起,我在平原的房屋中沉睡,哪裡還需要雞鳴來提醒我穿越遙遠的關隘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位穿著簡樸、心懷千古的旅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詩中“興亡眼欲窺千古”一句,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洞察力,而“頫仰心無愧兩間”則彰顯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坦蕩胸懷。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出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和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