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君會初冬

· 于石
一年好景橘黃時,驟冷惟應瘦骨知。 吠犬頻繁墮霜葉,棲鴉不定戰風枝。 爐何必試手可熱,文未能成鬢欲絲。 春逼寒梅三兩點,蹇驢江路試尋詩。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中所用的韻作詩。
  • 君會:指詩人與朋友的聚會。
  • 驟冷:突然變冷。
  • 瘦骨:形容身體瘦弱。
  • 吠犬:吠叫的狗。
  • 墮霜葉:落葉。
  • 棲鴉:棲息的烏鴉。
  • 戰風枝:在風中搖擺的樹枝。
  • 爐何必試手可熱:意指不必試探爐火是否熱,因爲手一放上去就能感覺到。
  • 文未能成鬢欲絲:指雖然年紀已大,但文學創作還未完成,鬢髮已白如絲。
  • 春逼寒梅三兩點:春天即將到來,寒梅已開幾朵。
  • 蹇驢:行走緩慢的驢子。
  • 江路:江邊的路。
  • 試尋詩:嘗試尋找詩的靈感。

翻譯

一年中最美的景色是在橘子黃熟的時候,突然變冷的天氣只有瘦弱的身體能感受到。 吠叫的狗頻繁地踩落霜葉,棲息的烏鴉在風中搖擺的樹枝上不安定。 不必試探爐火是否熱,因爲手一放上去就能感覺到,雖然年紀已大,但文學創作還未完成,鬢髮已白如絲。 春天即將到來,寒梅已開幾朵,我騎着行走緩慢的驢子在江邊的路上嘗試尋找詩的靈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冬時節的景象,通過「驟冷」、「吠犬」、「棲鴉」等生動細節,傳達出季節的變遷和自然的生動。詩中「爐何必試手可熱」一句,巧妙運用日常細節,表達了對生活的深刻感悟。結尾的「春逼寒梅三兩點,蹇驢江路試尋詩」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捕捉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

于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