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 于石
大兒不學小兒癡,四十頭顱已可知。 道勝自然貧亦樂,氣充不與貌俱衰。 三杯徐邈聖賢酒,一卷淵明甲子詩。 滿眼世情從厚薄,此心當與古人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頭顱(tóu lú):指人的腦袋,這裏代指年紀。
  • 道勝:指道德修養勝過物質財富。
  • 氣充:指精神飽滿。
  • 徐邈:人名,此處指徐邈所釀的酒。
  • 淵明: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甲子詩: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中「甲子」是詩中提到的年份。

翻譯

我的大兒子不學無術,小兒子又顯得愚鈍,四十歲的我已經能預見到自己的未來。儘管生活貧寒,但道德修養使我感到快樂;精神飽滿,外表的衰老並不影響我內心的充實。我慢慢品味着徐邈釀造的聖賢酒,手中拿着一卷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詩集。世間的情誼有厚有薄,但我這顆心應當與古人一樣,追求高尚的情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通過對比大兒子的不學無術和小兒子的愚鈍,作者暗示了自己對未來的無奈和預見。然而,儘管物質生活貧寒,作者卻因爲道德修養的勝利而感到內心的快樂,體現了「道勝自然貧亦樂」的哲理。詩中提到的徐邈酒和陶淵明的詩,象徵着作者對高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最後,作者表達了對世態炎涼的淡然態度,以及與古人精神相契合的願望,展現了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潔情懷。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