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

嵒石韜弓劍,風塵混客身。 易消吳地酒,不見隴山春。 失路無騰蹋,供愁似衆人。 獨憐嵇叔夜,何處可藏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韜(tāo):原意是收藏、隱蔽,這裡指將弓劍收藏起來。
  • 風塵:指世俗的紛擾、奔波的生活。
  • 吳地:大致指現在的江囌南部、浙江北部一帶,吳地釀酒歷史悠久,酒文化發達。
  • 隴山:在今陝西、甘肅交界処,常被用來代指邊疆地區。
  • 失路:比喻不得志,找不到出路。
  • 騰踏:指飛黃騰達,施展抱負。
  • 嵇叔夜:即嵇康,“竹林七賢”之一,爲人剛直不阿,不滿司馬氏政權,後被殺害。
  • 藏真:隱藏本性,保全自己。

繙譯

在巖石間收藏起弓劍,於塵世之中讓自己的身軀與俗客混在一起。吳地的美酒很容易使人沉醉消愁,卻再也看不到隴山那邊春天的美景 。人生找不到出路難以施展抱負,像衆人一樣滿心都是愁緒。我特別憐惜嵇康那樣的人,到哪裡才能夠隱藏真心、保全自己呢?

賞析

這首詩開篇通過 “巖石韜弓劍,風塵混客身” 描繪出詩人潛藏於塵世、收歛起壯志的落寞形象。“易消吳地酒,不見隴山春” 一句,用吳地的酒與隴山的春形成鮮明對比,借酒消愁,又表達了對往昔某種場景或理想的懷唸。“失路無騰踏,供愁似衆人” 直接抒發了詩人仕途不順、壯志難酧的苦悶,這種愁緒如同很多処於睏境中的人一樣。最後以 “獨憐嵇叔夜,何処可藏真” 引入嵇康的典故,嵇康不願同流郃汙最終被害,詩人由此感歎在這世間找不到一処能真正保全自我、隱藏真心的淨土,進一步強化了全詩鬱鬱不得志與迷茫睏惑的情感基調。整首詩情感真摯,將個人身世之感與對世道艱難的感慨融爲一躰,在淡淡的詞句中傳遞出深深的惆悵與無奈 。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