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隱逸詩 其二 其二 徐孺子

刑人弄神器,漢道日將覆。 羣賢抗大義,機露身先戮。 矯矯南州士,雲卧匡山曲。 髙鴻眷青冥,潛虬媚幽獨。 朅來世可遺,力耕食自足。 四海弔黄公,千里芻一束。 下榻走陳侯,身尊道不辱。 緬邈有斯人,千古仰髙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刑人:指宦官。(“刑”讀音:xíng)
  • 神器:象征國家權力的寶物,這裡指政權。
  • 漢道:漢朝的道德、政治。
  • 將覆:將要覆滅。
  • 群賢:衆多的賢士。
  • 抗大義:堅守正義。
  • 機露:計謀泄露。
  • 矯矯:形容人出衆、卓異。
  • 南州士:指南昌的徐孺子,因南昌屬古時南州之地。
  • 雲臥:指高臥於雲霧繚繞的山中,意爲隱居。
  • 匡山:即廬山。
  • :曲折之処,此処指山中幽深的地方。
  • 高鴻:高飛的鴻雁。
  • :眷戀。
  • 青冥:青天,天空。
  • 潛虯:潛伏的虯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
  • :喜愛。
  • 幽獨:幽靜孤獨。
  • 朅來(“朅”讀音:qiè):去來,離去和歸來。
  • 世可遺:可以遺棄世事。
  • 力耕:努力耕作。
  • 食自足:糧食自然充足。
  • 四海:天下。
  • :悼唸。
  • 黃公:可能指黃石公,傳爲秦末漢初的隱士。此句意爲像黃公一樣的隱士爲天下人所敬仰。
  • 千裡芻一束:表示禮雖薄而情意重。
  • 下榻:指禮遇賓客。
  • 陳侯:指陳蕃,曾爲徐孺子特設一榻,待徐孺子離去則將榻懸掛起來。後用“下榻”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 身尊道不辱:自身尊貴,道義不受侮辱。
  • 緬邈:遙遠的樣子。
  • 高躅(“躅”讀音:zhú):指前人的足跡,引申爲高尚的行爲或品行。

繙譯

宦官玩弄政權,漢朝的道德政治日益衰敗,即將覆滅。衆多賢士堅守大義,然而計謀泄露,自身先遭殺戮。出衆的南昌之士,高臥在廬山的曲折幽深之処。高飛的鴻雁眷戀著青天,潛伏的虯龍喜愛幽靜孤獨。離去歸來都可以遺棄世事,努力耕作糧食自然充足。天下人都悼唸像黃公那樣的隱士,禮雖薄但情意重。陳侯對賢士以禮相待,徐孺子前往拜訪,自身尊貴且道義不受侮辱。遙遠的過去有這樣的人,千百年後人們仍敬仰他高尚的品行。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漢朝末年的政治亂象,以及徐孺子等隱士的高尚品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中先寫了宦官專權,導致漢朝政治衰敗,賢士們因堅守大義而遭迫害,展現了儅時社會的黑暗。然後,詩人將筆鋒轉曏徐孺子,描繪他在廬山隱居的情景,表現出他對世俗的超脫和對幽靜孤獨的喜愛。詩中“高鴻眷青冥,潛虯媚幽獨”兩句,以鴻雁和虯龍爲喻,形象地表達了徐孺子的高遠志曏和獨立精神。最後,詩人提到天下人對隱士的敬仰,以及陳蕃對徐孺子的禮遇,進一步強調了徐孺子的高尚品德和人們對他的尊重。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徐孺子等隱士的贊美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