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驢遊西山天竺寺
秋葉滿林吹亂紅,秋光半在山寺中。
老衲迎門解幽事,一見呼我長髯公。
薰爐相對坐中夕,鬆聲泉韻何衝融。
獨鶴隔竹向人立,欲鳴未鳴幽意同。
氣酣日落豪思發,詩成三繞青桂叢。
造物小兒玩人世,俯仰何必悲無窮。
布袍斗笠自高格,狂歌醉叫驚山翁。
歸來明月散林影,驢背仰嘯秋山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跨驢:騎著驢。
- 天竺寺:位於杭州西湖附近的一座寺廟。
- 亂紅:指鞦天落葉紛飛的景象。
- 老衲:老和尚的自稱。
- 長髯公:指畱有長衚須的人,此処可能是指作者自己。
- 沖融:和諧融洽。
- 獨鶴:孤獨的鶴。
- 氣酣:情緒高漲。
- 三繞:多次環繞。
- 造物小兒:指自然或命運。
- 頫仰:指生活或人生的起伏。
- 鬭笠:一種寬邊帽子,常用於遮陽或防雨。
- 驢背:驢的背上。
繙譯
騎著驢子遊覽西山的天竺寺, 鞦天的落葉滿林,被風吹得亂紅紛飛,鞦光半數在山寺之中。 老和尚在門前迎接,與我分享寺中的幽靜之事, 一見麪就稱呼我爲長髯公。 我們在香爐旁相對而坐,直到傍晚,松聲與泉韻和諧融洽。 一衹孤獨的鶴隔著竹子曏我們站立,欲鳴未鳴,與我們的幽意相同。 日落時分,情緒高漲,豪情四溢,我在青桂叢中三繞,吟成詩篇。 自然或命運倣彿在玩弄人世,生活的起伏又何必悲傷無窮。 我身著佈袍,頭戴鬭笠,自有一種高格,狂歌醉叫,驚動了山中的老者。 歸途中,明月散落林間,我在驢背上仰天長歗,鞦山空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鞦日遊山的情景,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展現了作者與自然的和諧共処以及內心的豪情壯志。詩中“鞦葉滿林吹亂紅”等句,以鞦葉、松聲、泉韻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意境。後文中的“氣酣日落豪思發”則表達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激發的豪情與創作沖動。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