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寒食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拼音

譯文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雖然被貶爲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鄉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後,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注釋

寒食: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 可憐:可惜。 洛橋:今洛陽灞橋。一作“洛陽”。 懷:惦念。 故園:家園。 日夜:日日夜夜。 柳條新:新的柳條。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後,次年春祕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 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爲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這一天禁火冷食。
  • ****屬(zhǔ):恰逢,正當。
  • 江浦:江邊的水濱。
  • 洛橋:洛陽的橋,這裏代指洛陽。
  • 北極:星名,北極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或皇帝。
  • ****南溟(míng):南海,這裏指被貶之地。
  • 逐臣:被放逐的臣子,這裏指詩人自己 。

翻譯

在路途的馬上恰好遇到寒食節,這段行程正處在暮春時節。 可憐我在江邊的水濱遙望着家鄉,卻看不見故鄉洛陽橋上的親人。 我在南方懷着對英明君主的忠心,卻被貶逐到南海之濱成爲了逐臣。 想到家鄉讓我肝腸寸斷的地方,日夜都有新長出來的柳條。

賞析

這首詩是宋之問被貶瀧州(今廣東羅定)途中所作。詩的開篇點明時間是寒食節和暮春,爲全詩奠定了感傷的基調。「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通過自己在江邊遙望卻不見故鄉之人的情景,直白地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一句,委婉表達了詩人雖被放逐,卻依舊對君主心懷忠誠,展現出複雜的心境。尾聯「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將對故鄉的刻骨思念推向高潮,以故園新長的柳條這一平常景象作結,以景襯情,更顯哀傷,讓人感受到詩人對故鄉無法釋懷的眷戀和因被貶不能迴歸的痛苦無奈之情,全詩情景交融,在對旅途所見所感的描述中飽含深沉複雜的情感 。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