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潛夫乞藥戲贈

借問胡潛老,如何藥似神。 一杯纔仰飲,五內覺津津。 須臾穀氣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敵。 胸中積滯得輕鬆,雖留微痛意已適。 夜來齒齶發澹味,舌根卻似寒泉洗。 澹極依稀翻胃來,寒熱之氣想分開。 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後便欲得煎煨。 除痛除澹最要緊,二豎若去卽安枕。 藥賦煩君念一遍,輕重加減見本領。 醫王之手見高處,醫王兼更有佳句。 昨聞和得岑字詩,悤悤未問君已去。 詩學離騷讓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風。 離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讀之聲渾雄。 豫章未必勝楚材,此事還須自問公。 費君之藥亦此事,病根無日得輕利。 一捧楚詩開口笑,邪風盡入病難料。 藥囊更蓄五色線,腸若斷時君不見。 但聞推折擘繒聲,須君下手如飛箭。
拼音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