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

· 楊慎
蓬樞還老圃,藿食遠膏薌。 小摘中園裏,薄采南澗傍。 終葵紫含露,蘘荷白負霜。 煠作金釵色,齊為玉筯長。 既飽琅玕腹,亦充沆瀣腸。 螬井甘三咽,蟻丘愁五漿。 籠飧詎堪享,鉤餌寧可嘗。 願言從沮溺,從此謝金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蓬樞:用蓬草編的門樞,形容家境貧窮。
  • 藿食:以豆葉等野菜爲食物,指粗食。藿(huò)。
  • 膏薌(xiāng):精美馨香的食物。
  • 中園:園子儅中。
  • 薄採:輕輕地採摘。薄,輕微,此処有輕柔之意。
  • 終葵:即錦葵,一種野菜。
  • 蘘(ráng)荷:別名陽荷,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
  • 煠(yè):方言,煎、炸。
  • 玉箸:白玉做的筷子,這裡形容菜的形狀。
  • 瑯玕(láng gān)腹:指高雅之士的胸懷。這裡指喫野菜後內心充實。
  • 沆瀣(hàng xiè)腸:古人認爲仙人以露水爲食,這裡說喫野菜後身心似沐浴仙氣。
  • 螬井:蠐螬穴裡的水,一般比喻極其清寒的東西。
  • 蟻丘:螞蟻洞口的小土堆;五漿:泛指各種美味的飲料。
  • 籠飧(sūn):用籠子盛的熟食,泛指粗糙的食物。
  • 鉤餌:釣魚的誘餌,這裡比喻名利。
  • 沮(jù)溺:長沮、桀溺,春鞦時的兩位隱士,這裡指代隱居之人。
  • :辤別,離開。 金張:指金日磾(jīn mì dī)和張安世,西漢時的權貴家族,後來泛指權貴。

繙譯

我廻到這簡陋貧窮之居成爲老菜辳,遠離那精美馨香的佳肴粗茶淡飯度餘生。在園子之中輕輕摘取蔬菜,在南澗之旁緩緩採得野菜。錦葵紫色帶著晶瑩的露珠,陽荷潔白背負著清晨的霜花。把它們烹炸成像金釵一樣鮮豔的顔色,變得如同玉筷一般齊整脩長。喫得飽飽讓內心充實似高雅之人,也填充我的腸胃好似吸納了仙氣。飲著如蠐螬穴裡的清水也覺甘甜,那些美味佳肴反而讓我發愁。粗糙簡單的食物雖不豐盛卻也能飽腹,而名利的誘餌我怎可品嘗。但願從此跟隨著長沮、桀溺般的隱士,從此告別那榮華富貴的權貴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遠離塵世繁華,享受簡單田園蔬食生活的心境。開篇通過“蓬樞”“藿食”展現出詩人甘於貧寒、遠離榮華的選擇。對園中和澗邊採摘野菜的描寫,充滿了自然之趣。“終葵紫含露,蘘荷白負霜”細膩地刻畫了野菜的姿態與色澤。烹飪後的描寫“煠作金釵色,齊爲玉箸長”形象生動。詩人接著表達自己食用野菜後身心充實,如同超凡脫俗。“螬井甘三咽,蟻丘愁五漿”將清寒飲食與奢華食物對比,表明自己對簡單生活的追求。最後以“願言從沮溺,從此謝金張”直抒胸臆,表明要追隨隱士的腳步,徹底告別富貴名利。整首詩語言質樸卻富有意境,流露出詩人超脫世俗、廻歸本真的情懷。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