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安慶追悼余文貞公

將軍匹馬入舒城,擊賊頻煩訓義兵。 孝以保家忠徇國,聚而出戰散歸耕。 圍侔月暈全無隙,捷振天威大有聲。 遊說飛書徒間諜,輸誠仗節愈堅貞。 雲梯屢卻妖氛豁,露布交馳殺氣平。 千里荊揚憑保障,七年淮海賴澄清。 山深猰貐殲還出,江闊鯨鯢斬更橫。 外援內儲俱斷絕,裹瘡飲血獨支撐。 天昏苦霧埋營壘,日落陰風捲旆旌。 甘與張巡爲厲鬼,肯同王衍誤蒼生。 三千將士皆從死,百二山河亦繼傾。 靜對風霆思號令,遙從箕尾識精誠。 頌碑不愧詞臣色,哀詔偏傷聖主情。 願爲執鞭生不遂,臨風三酹重沾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頻煩:頻繁。
  • 徇國:爲國捐軀。
  • 遊說:勸說別人接受某種意見或主張。
  • 飛書:迅速傳遞的書信。
  • 間諜:從事祕密偵察工作的人。
  • 輸誠:表達忠誠。
  • 仗節:堅守節操。
  • 堅貞:堅定不移的忠誠。
  • 雲梯:攻城時攀登城牆的長梯。
  • 露布:公開宣佈的文書。
  • 猰貐: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吃人的怪獸。
  • 鯨鯢:比喻兇惡的敵人。
  • 裹瘡:包紮傷口。
  • 飲血:形容極度悲憤。
  • 旆旌:軍旗。
  • 張巡:唐朝名將,以死守睢陽而聞名。
  • 王衍:西晉末年的宰相,因誤國而被殺。
  • 厲鬼:惡鬼。
  • 風霆:狂風和雷電,比喻嚴厲的命令。
  • 箕尾:星宿名,比喻遙遠的地方。
  • 精誠:真誠的心意。
  • 詞臣:文學侍從之臣。
  • 哀詔:皇帝爲哀悼死者而下的詔書。
  • 聖主:對皇帝的尊稱。
  • 執鞭:追隨。
  • 三酹:三次灑酒祭奠。
  • 沾纓:淚水沾溼帽帶,形容極度悲傷。

翻譯

將軍單騎進入舒城,頻繁出擊,訓練義勇之兵。他以孝道保全家,以忠誠爲國家捐軀,聚則出戰,散則歸耕。圍城如月暈般無懈可擊,勝利的消息震撼天威,聲名遠揚。遊說和飛書不過是間諜的手段,而他的忠誠和堅守節操更加堅定。雲梯被屢次擊退,妖氛得以消散,露布交馳,殺氣得以平息。千里荊揚依靠他保障安全,七年淮海因他而得以澄清。深山中的猰貐被殲滅後又出現,江中的鯨鯢被斬殺後更加橫行。外援和內儲都已斷絕,他裹瘡飲血,獨自支撐。天昏地暗,苦霧埋沒了營壘,日落時陰風捲起了旆旌。他甘願與張巡一樣成爲厲鬼,也不願像王衍那樣誤國誤民。三千將士都隨他戰死,百二山河也因此傾覆。靜對風霆,思念他的號令,遙從箕尾,感受到他的精誠。頌碑無愧於詞臣的文采,哀詔卻偏傷了聖主的情感。願爲他執鞭追隨,卻生不逢時,臨風三酹,淚水沾溼了帽帶。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一位將軍的英勇與忠誠。詩中,將軍的形象被塑造得高大而悲壯,他不僅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更在國家危難之際堅守忠誠,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詩中運用了許多戰爭和忠誠的意象,如「雲梯」、「露布」、「猰貐」、「鯨鯢」等,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和將軍的英勇。同時,通過對比張巡和王衍,強調了將軍的忠誠和犧牲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將軍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

丁鶴年

丁鶴年

鶴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爲鉅商,以其貲歸元世祖,世爲顯官。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鶴年年十八,值兵亂,倉卒奉母走鎮江。母歿,鹽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臺省交闢不就。時方氏深忌色目人,鶴年轉徙逃匿,旅食海鄉,爲童子師,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先是生母馮阻絕東村,病死,瘞廢宅中。道既通,鶴年還武昌,痛哭行求,夢其母以告,蹤跡得之。齧血沁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廬父墓以終其身,明永樂間卒。烏斯道爲作《丁孝子傳》,戴叔能作《高士傳》,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詩謂「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五七言近體」。澹居老人題《海巢集》亦云:「忠義慷慨,有《騷》《雅》之遺意。」鶴年家世仕元,諸兄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遭時兵亂,不忘故國。嘗有句雲:「行蹤不逐梟東徙,心事惟隨雁北飛。」亦可悲也。錄其詩爲元季諸人後勁,而兩兄之作附焉。 ► 3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