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 第十一品 · 無爲福勝分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爲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拼音

所属合集

#金剛經

譯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沙數那麼多的恆河,您的意思怎麼樣?那麼多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單單恆河的數量就已經無法計算,何況是河中的沙子。須菩提,我現在明白地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充滿所說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來佈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遠勝前面所說的福德。

注釋

寧:設問的語氣虛詞。

本章通過宏大的比喻說明《金剛經》是佛法寶典,空無纔是真福。標目是“無爲福勝”,意思是持受《金剛經》中“無”即“空”的佛家根本義理,其所獲福德要勝過一切有形的佈施等功德。還是強調萬法皆空。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