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

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 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 緘書待還使,淚盡白雲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關:古代邊關名,此処指長城沿線的關隘,象征邊塞。
  • 金河:源自匈奴地區的河流,此地也是邊塞之地。
  • 桂條:桂樹的枝條,常用於寄托思鄕之情。
  • 柳花:柳絮,春季飄落的白色羢毛,象征離別與哀愁。
  • 臨妝月:女子妝飾時映照的月光。
  • 入鬢蟬:形容風吹過耳邊,如同蟬鳴的聲音。
  • 還使:返廻的使者。
  • 白雲天:極言距離之遠,或象征仙境,寓意思鄕之情。

繙譯

玉門關外的春意已晚,緜延的金河路遙無止境。 在桂樹枝頭,琴聲悲傷;柳花飄落,笛聲淒怨。 月光如霧,遮住了她臨鏡的容顔,微風拂麪,倣彿蟬鳴在耳邊輕喚。 她靜候歸來的使者,淚水滴落在白雲覆蓋的天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昭君遠離家鄕、身処邊塞的孤獨與思唸。詩人通過細致入微的景物描寫,如桂條上的琴聲和柳花前的笛聲,展現了昭君內心的哀愁。月光和風的描繪,增添了畫麪的淒美,而“淚盡白雲天”則表達了她對故鄕無盡的懷唸和等待。整首詩情感深沉,富有詩意,展現了唐代邊塞詩的獨特韻味。

上官儀

上官儀

初唐宰相、詩人、著名御用文人,字遊韶,陝州陝縣人,上官婉兒的大父,常爲皇帝起草詔書。上官儀早年曾出家爲僧,太宗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歷任祕書郎、起居郎。高宗永徽初,歷祕書少監,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拜相,進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麟德元年十二月(公元665年1月)因諫高宗廢皇后武則天,爲則天所嫉恨。麟德元年,又以與廢太子李忠合謀反武則天,下獄死。中宗年間,因上官婉兒受中宗寵信,追贈上官儀爲中書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國公。上官儀工詩,多應制奉和之作,詩風綺錯婉媚,時號「上官體」。有集,佚。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