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 · 清廟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詩經全集

譯文

美哉清靜宗廟中,助祭高貴又雍容。 衆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記心中。 遙對文王在天靈,奔走在廟步不停。 光輝顯耀後人承,仰慕之情永無窮。

注釋

於(wū):讚歎詞,猶如現代漢語的“啊”。穆:莊嚴、壯美。清廟:清靜的宗廟。 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顯:高貴顯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 濟濟:衆多。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 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駿:敏捷、迅速。 不(pī):通“丕”,大。承(zhēng):借爲“烝”,美盛。 射(yì):借爲“斁”,厭棄。斯:語氣詞。

《周頌·清廟》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周頌》的第一篇,即所謂“頌之始”。現代學者多以爲此詩是洛邑告成時,周公率諸侯羣臣告祭周文王、致政周成王的樂歌,通過對告祭致政祀典的禮讚,表達了對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謝和企盼德業永繼的願望,強化了周人天命王權的神聖理念,標誌着周代立子立嫡宗法制的最後確立。全詩一章,共八句,既是讚美周文王功德的頌歌,也是西周王朝舉行盛大祭祀以至其他重大活動通用的舞曲。

賞析

“詩”有“四始”,是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具體提出來的。他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採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於衽席,故曰:‘《關雎》之亂,以爲《風》始,《鹿鳴》爲《小雅》始,《文王》爲《大雅》始,《清廟》爲《頌》始。’”他的話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據說又是來自魯詩之說。而作爲毛詩學說思想體系的《毛詩序》,卻又僅僅把風、小雅、大雅和頌四種詩類作爲“四始”。其實,自古以來雖然都講“四始”,而他們的說法又是衆說紛紜、讓人莫衷一是的。他們重視“四始”,實際代表了他們對整部《詩經》編輯思想體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詩的觀點,整部《詩經》,都是反映和表現王道教化的,所以鄭玄箋說:“‘始’者,王道興衰之所由。”因此,每類詩的第一篇,就具有特殊的意義。 根據毛詩的解釋,司馬遷所說的四篇“始詩”都是贊“文王之道”、頌“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爲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陰行善”,招賢納士,致使呂尚、鬻熊、辛甲等賢士來歸,並先後伐犬戎、密須、黎國、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於豐,作豐邑,奠定了周部族進一步壯大的雄厚的基礎。(見《史記·周本紀》)他在世時,雖然沒有實現滅殷立周、統一中原的宏願,但他的“善理國政”,卻使周部族向外顯示了信譽和聲威,爲他兒子周武王姬發的伐紂興國鋪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終是一位威德普被、神聖而不可超越的開國賢君。《詩經》中很多詩篇歌頌、讚美他,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毛詩序》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太廟,升歌《清廟》。”《禮記·祭統》:“夫人嘗禘,升歌《清廟》,……此天子之樂也。”《禮記·孔子燕居》:“大饗,……兩君相見,升歌《清廟》。”《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登歌《清廟》。”可見,它的意義已不只是歌頌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 然而,這篇“頌始”,到底是敘寫的什麼內容,歷代的《詩經》學者的看法並不是一致的。毛詩和魯詩認爲是祭祀文王,詠文王之德。而《尚書·洛誥》以爲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時用的歌舞辭,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現。可是鄭玄箋提出清廟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廟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徵而已。於是也就有人認爲《清廟》只是“周王祭祀宗廟祖先所唱的樂歌”(高亨《詩經今注》),並不一定是專指文王。不過,從“四始”的特點來看,說是祭祀文王的樂歌,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於(wū)穆:讚歎詞,意爲深遠、美盛。「於」,嘆詞;「穆」,美好、深遠 。
  • 清廟:清幽的宗廟,是祭祀周文王的地方。
  • 肅雍:莊重雍容。
  • 顯相:高貴顯赫的助祭大臣。
  • 濟濟:衆多的樣子。
  • 多士:衆多賢能之士。
  • :秉持、操持。
  • 文之德:周文王的高尚品德。
  • 對越:報答、宣揚。
  • 駿:迅速。
  • 不(pī)顯:即「丕顯」,大顯。「不」 同「丕」 ,大。
  • 不(pī)承:即「丕承」,很好地繼承。
  • 無射(yì):不厭倦。「射」,厭。

翻譯

哎呀!深遠又莊嚴的宗廟,莊重雍容的助祭大臣在其間。衆多賢能之士齊聚一堂,秉持着文王的高尚品德。他們報答文王在天之靈,在宗廟中迅速地奔走忙碌。文王偉大的功績顯赫輝煌,他的美德得以很好地傳承,人們對他始終敬仰從無厭倦之情!

賞析

《周頌·清廟》是一首用於祭祀周文王的樂歌。詩歌篇幅雖短,卻極具感染力。開篇以讚歎之詞「於穆」凸顯宗廟的莊嚴、肅穆,奠定了全詩的崇敬氛圍。接着描述了祭祀場面,衆多賢能之士秉持文王之德參與祭祀,體現出對周文王美德的崇尚與傳承。「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生動展現了祭祀者對文王在天之靈的虔誠追思與祭祀活動的隆重。最後強調文王功績偉大且令人永懷敬意,表達出當時人們對周文王由衷的尊崇和感恩。此詩語言質樸、凝練,卻有着深刻的內涵,通過祭祀這一場景,傳遞着周人對祖先的敬仰以及對德治傳統的堅守與弘揚 。

無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