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樂道院分詠枸杞

· 王弼
簇簇紅霜映石壇,高標留借野人看。 風光牽挽藤三尺,秋色扶持竹半竿。 本草性涼消内熱,仙家味苦帯儒酸。 向来肺為憂時渴,欲臥籬根待一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樂道院:一個道觀場所。
  • 分詠:古人雅集時限定題目吟詩的一種方式。
  • **** 簇簇 (cù cù) ****:一叢叢,一堆堆。
  • 紅霜:這裏指枸杞成熟時呈現的紅色。
  • 石壇:用石頭砌成的高臺,可能是道觀裏的某種建築。
  • 高標:原指高枝,這裏可理解爲高潔的形象。
  • 野人:古時對鄉野之人的稱呼。
  • 牽挽:牽拉。
  • 本草:中國古代記載中藥藥物的書籍。
  • 儒酸:讀書人的寒酸。在這裏寓意枸杞如同有文化的雅士,雖有「苦」味卻帶着書香氣質。
  • 向來:一向,從來。
  • 憂時渴:因擔憂時事而內心煩渴(表達內心的憂慮)。

翻譯

一叢叢紅紅的枸杞就像霜花一般映照在那石砌的高臺邊, 它高潔的模樣就那樣留在這,供鄉野之人欣賞。枸杞的藤蔓在風光的牽引下長到三尺來長 ,那半竿高的竹子像是在扶持着這帶有秋意的枸杞。從藥書記載可知,它本性寒涼能消除人身體的內熱 ;這仙家的藥草味道雖苦,卻帶着幾分讀書人的清寒氣質 。一直以來,我因爲擔憂時事內心煩渴,此刻只想臥在籬牆邊,就盼望着能吃到這枸杞緩解一下。

賞析

這首詩以神樂道院的枸杞作爲吟詠對象,開篇描繪出枸杞鮮豔奪目,在石壇邊展現出獨特風姿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的鮮明感受,讓人對枸杞的形象有深刻印象。頷聯通過 「牽挽」「扶持」 兩個動詞賦予枸杞藤蔓與周圍環境互動的動態美感,營造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氛圍。頸聯從本草記載引出枸杞的藥性和獨特性味,既有對其藥用價值的說明,又賦予其 「仙家味苦帶儒酸」 的獨特文化韻味,將枸杞與高雅神祕的仙家、傳統的儒家文化情懷相聯繫 ,拓寬了詩的內涵。尾聯則筆鋒轉到詩人自身,因憂時煩渴而期待枸杞緩解,隱隱表達出作者面對時事內心的憂慮與無奈,也藉助對枸杞食用的期待,體現出枸杞似乎成爲一種慰藉心靈的寄託。整首詩從描寫枸杞的形色,到闡述其物性,最後聯繫到詩人的心境,層層遞進,情景交融,在吟詠枸杞的同時展現出詩人複雜的情感和獨特的文化視角 。

王弼

明初鳳陽定遠人,後徙臨淮。善用雙刀,號雙刀王,有膽略。初結鄉里,依山樹柵自守。後歸朱元璋,從破陳友諒、張士誠。洪武三年累功授大都督府僉事,世襲指揮使。十一年從沐英西征,封定遠侯。後從傅友德取雲南,隨藍玉出塞,戰功皆著。二十六年召還賜死。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