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春雲出谷圗
春雲乍出山有無,春雲巳去春山孤。
山光空濛不可寫,正要雲氣相縈紆。
山吞雲吐變眀晦,半與嵓谷生朝晡。
輕林蕭蕭暗溪樹,餘影漠漠開樵居。
舟人艤棹並沙尾,坐㸔縹緲揺空虚。
巧分天趣出畫外,韻逺不與丹靑俱。
今人重古不知畫,但愛屋漏煙煤汙。
惜哉東坡不及見此本,詩中獨有疊嶂煙江圗。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党懷英:(1134—1211 年)字世傑,號竹溪。金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空濛:形容迷茫,模糊不清的樣子。
- 縈紆:盤旋彎曲。
- 嵓:同「巖」。
- 朝晡:zhāo bū,指早晨和傍晚。
- 艤棹:yǐ zhào,停船靠岸。
翻譯
春天的雲彩剛剛從山中時有時無地出現,春天的雲彩已經離去而春山顯得孤獨。山的光輝迷茫模糊難以描繪,正需要雲氣與之相互盤旋縈繞。山好似吞沒雲又吐出雲而變化着明暗,一半與山岩山谷一同產生早晚的變化。輕盈的樹林發出蕭蕭聲遮暗了溪邊的樹木,餘下的影子模糊地散開在打柴人的屋居。船工停船靠岸在沙尾,坐着看那縹緲的景色在虛空中搖動。巧妙地分出天然的意趣超出畫外,韻味深遠不是與丹青能一起具備的。現在的人看重古代卻不懂得畫,只喜愛那如屋漏痕和煙煤污染的畫作。可惜啊東坡沒能見到這幅畫,他的詩中只有那重疊的山峯和煙霧籠罩的江景圖。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一幅《春雲出谷圖》展開了生動的描繪和感慨。詩中先寫春雲的出沒與山的狀態,突出雲氣對於山景氛圍的營造。接着描述山光雲影的奇妙變化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如「山吞雲吐變明晦」等。對於畫面的描繪細緻入微,展現出一種靈動的自然之美和超出畫本身的意趣。而後又對當時人們對畫的審美取向表示惋惜。全詩既展現了對畫作景物描寫的準確和生動,又蘊含了對藝術欣賞的思考和感慨,充分體現了詩人對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